加拿大看病难约,AI和社媒变“家医”!当心误诊!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和家庭医生短缺问题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加拿大人,尤其是在安省,开始依赖网络和社交媒体自行诊断和治疗健康问题。对此,安省医学会(Ontario Medical Association,简称OMA)的多位医生在最新媒体简报会上发出警告,指出“DIY 式健康管理”虽受欢迎,但隐藏着诸多严重风险。

AI、短视频和网络测试成“诊断工具”?医生忧虑加剧
在这场由安省医学会主办的媒体说明会上,来自不同专业的三位医生 —— 一位内分泌科医生、一位肿瘤专家和一位精神科医生,分享了他们在临床实践中遇到的“错误自诊”案例。
精神科医生 Valerie Primeau 医生指出,目前网上最流行的自诊工具之一是所谓的“ADHD(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自测”。许多平台和短视频声称可以通过简单几道题判断是否患有 ADHD,导致大量用户误以为自己患病,甚至擅自开始服药。
“这些看似无害的测试,实际上会误导人们,把正常的情绪反应或行为习惯病理化。”Primeau 医生强调,尤其是年轻人和心理健康脆弱的人群最容易受到此类误导。
假信息泛滥+就医难,误诊误治风险高
三位医生一致指出,网络平台上的错误医疗信息不仅容易误导公众,还可能导致实际病情恶化。
“我们看到一些患者因为相信社交媒体上的‘天然疗法’或‘偏方’,延误了癌症等严重疾病的早期治疗时机。”一位肿瘤科医生表示。
与此同时,加拿大长期存在的家庭医生短缺问题也推波助澜。由于预约困难、候诊时间长,不少人索性转向网络“自助诊疗”。
然而医生强调,缺乏专业培训的普通人无法准确解读身体信号,更难区分信息真伪,轻则浪费金钱,重则影响健康。
如何安全获取医学信息?医生给出建议
虽然医生们对“网络自诊”持保留态度,但他们也并非完全否定在线健康信息的价值。
安省医学会建议公众可通过以下渠道获取可靠医学信息:
-
访问知名医学机构、大学、医院、政府或医学协会的官方网站(如 Sunnybrook、Mayo Clinic、加拿大卫生部等);
-
前往 Walk-in Clinic 或线上医疗平台进行专业咨询;
-
在社交媒体上参与互助社群获取心理支持,但需对医疗建议保持警觉;
-
有任何疑虑,仍建议尽量找医生确认,哪怕是家庭医生难以预约,也可寻求药剂师或其他专业医疗人员意见。
“公众有权主动了解健康信息,但也需要具备判断力。AI 并不是医生,社交媒体也不是诊所。”医生们一致表示。
医疗系统改革仍是关键
医生们指出,解决“网络自诊热”背后的根本问题,仍需从医疗系统改革着手,包括扩大初级医疗服务覆盖率、增加医生培养名额、改善医疗资源分配等。
在全民健保体系下,公众对医疗信息有高度依赖,因此系统性提升医疗可及性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