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30 08:36 来源:
亚洲开发银行(ADB)3月30日最新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称,2016年和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分别增长6.5%和6.3%。去年中国经济增速为6.9%,为25年来最低。
亚行在当日发布的《2016年亚洲发展展望》报告中下调了亚洲发展中经济体今年的经济增长预估,称原因是全球存在诸多不利因素且中国前景转弱。
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魏尚进表示,诸多风险偏向于下档,因为美国收紧货币政策可能加剧金融波动性,中国经济进一步放缓可能扩散至邻国,生产者物价通缩可能损及一些经济体的增长。
亚行还表示,原油和其它大宗商品的疲弱价格,也给亚洲依赖商品出口的经济体发展前景蒙上阴霾。
亚行对中国2016年经济增速的预估值为6.5%,低于12月时预估的6.7%,处在中国政府设定的6.5-7%目标区间的低端。
中国正在推进多个棘手领域的改革,这一过程必然会产生很多阵痛。不过,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记者会上公开表示,中国经济不会、也不可能硬着陆。
亚行报告称,未来,尤其是在房地产和资本密集型行业,投资的急剧下降仍将制约中国经济的发展。然而,政府的基础设施投资和环保投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状况。消费增长将依然强劲。
此外,中国将继续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以减轻结构性调整对增长所产生的短期负面影响。同时,还将通过中央政府转移支付和财税关系调整等措施改善地方政府融资。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今年经济以“三去一降一补”为主的首要目标,其中去产能被认为是重中之重。
《2016年亚洲发展展望》称,在工业部门,仅仅通过关停企业应对产能过剩会造成许多负面效应,包括大规模的失业、社会支出激增、税收收入减少,债台高筑的地方政府将面临更大压力等。
报告认为,如果钢铁、煤矿开采、水泥、造船业、铝业和平板玻璃等六大行业削减产能20%,可能会减少360万个工作岗位或0.7%的非农业就业。中国政府采用了更循序渐进的方法削减产能,并鼓励国有企业合并而非破产,从而有助于避免在经济调整过程中出现更极端的负面影响。
考虑到价格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以及商品价格从当前低点回升的预期。报告预测,2016年和2017年中国通货膨胀率将有所上升。然而,鉴于GDP增速放缓的影响,仍将低于中国政府设定的通胀上限3.0%。
报告显示,价格水平较低意味着政府有空间保持较低的利率来刺激增长,同时,一些措施会加重部分经济领域的高负债水平,对于这些措施要保持警惕。
魏尚进日前在接受《经济日报》采访时表达了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前提是改革、尤其是处于“深水区”的改革能够继续推进。
他指出,调整经济结构,除了调整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相对比重和消费、投资与出口的相对比重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内容是加强要素市场的改革,让市场真正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样可以提高经济的总体生产率。如果这些改革能够做实,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前景将是非常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