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家教业风生水起 成为年值10亿大市场
在西门菲沙大学念计算机的邵同学近日买了一辆车,他在课余时间兼职家教,一开始一周两三次,最近又更忙。主要是教理科,也有程序编写。一个月下来,生活费基本就出来了。
事实上,家教及补习行业已经在加国「风生水起」。有调查显示,在加拿大这已成为年产值10亿元的大市场。从教师到在校或毕业学生,从一对一到补习班,都可从这个市场分得一杯羹。而落到大温,随处可见的家教广告,以及遍地开花的补习班,也昭示行业之兴荣。
南素里Canada CVC Services(CCS)创业团队成员之一俞瑜解释当时创办这个教育培训机构的原因:「我们发现很多从国内来的家长,或因为语言不通,对本地的教育体系不甚了解,比较茫然,不知道怎样帮助自己的孩子提高学习,有一种无助感。加上本地教育经费紧张、教师与家长缺乏一定沟通,这些问题都会困扰家长。」
因此,俞瑜和团队成立CCS,希望整合教育资源,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CCS开设了数学提高班、SAT强化班、中小学英文写作、阅读以及中文班以及一对一辅导等。「从2015年初成立到现在,学生人数一下子就超过了200人,绝大部分都是华人孩子。」
大型连锁的案例如Kumon,这个1958年在日本成立、目前在全球48个国家地区都开设分点的教育机构,总价值超过6亿5000万美元。再如Sylvan Learning,已经拥有800家连锁机构。
不信任公共教育
卑诗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的戴克思(Julian Dierkes)教授表示,保守估计,包括家教及全球连锁机构,该行业的年产值约为100亿元。戴克思认为原因之一,是过去20年民众逐渐对公共教育失去信心。
素里家长何丽丽就将她儿子送到了数学补习班:「刚来加拿大时儿子的数学感觉挺好的,后来老师指出他做题慢。我们发现是是因为加拿大的数学教学思维(探索式)与他不匹配。而儿子已经过了这个阶段。所以慢慢对数学有点抗拒。」
用亚洲思维教学
何丽丽本人对加拿大这种数学教学方法并不认同。后来干脆送儿子去了Kumon,「他们是用亚洲思维教学」,虽然题目有点难,但儿子上过之后,这个学期回到学校马上就跟上了,对数学又恢复了兴趣。
另一位温蒂妈妈也曾为儿子找家教补习数学,当时儿子考10年级数学挂科(不及格),在家教的帮助下,最后孩子顺利考上大学。虽然每周需要花费至少100元,「但相比上私校要花3万元一年,这点家教费不算什么」。
不过,戴克思并不认为补习家教业兴起是一件好事。他指没有明显证据显示补习和家教对学生真正有效。他还认为,家教业过度发达,也给家长、学生及政策制定者带来问题。如果家长因对公共教育不满将孩子送去补习,那些家境一般、无力承担额外教育费用的家庭的孩子会处于相对弱势。
在中国深圳,胡妈妈对此深有感触:「老师在课堂上都不讲太多,却自办补习班详细讲,如果家长不掏钱上,孩子肯定得落后!」
●教师自找客户 透过仲介…各有利弊
在大温,要当家教可以贴传单或发广告找客户;也可以到一些家教机构注册成为会员,由机构介绍客户。前者没有仲介抽成、后者比较「省事」。
本拿比Kathy小姐在台湾读完大学后移民来加,曾当过近一年的「全职家教」。她在一个家教中心注册,填表注明学历、可教科目、可上课的时间和地点等信息,当家教中心匹配到学生后就会联系她。
Kathy表示,每个家教中心与教师的分成形式不同,她所在的中心是「前两个月五五分,两个月以后家教中心就不会抽钱了」,这让Kathy觉得很满意。Kanty指通常小学生每小时20元、中学25至35元,大学补雅思或专业科目又更贵,约40至45元,「每个月平均有两三千的收入,寒暑假家长带孩子回国的淡季也有1000多元。」
不过,因为家教算不上「正式职业」,Kathy后来还是找了一份工作,改在平时有空时跑家教赚外快。
温哥华李小姐也是挂在一家教育公司名下,主教中文,也是一对一。但该公司采取是固定薪水方式,每小时20元。「有两个学生是住新西敏和素里,开车过去就需要一个小时。每次上两小时的课。」上了一段时间,刘小姐发现公司收取两位成人学生的学费为每小时60元,这让刘小姐感觉很不舒服,加上接到工作 offer,就没有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