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德斯的初选是成功的。对于他来说,应得的荣耀是在党代会党纲优先议题设置方面,拥有更多的发言权。从希拉里谦逊的态度来看,她也支持桑德斯发挥这种积极角色。
如果说桑德斯的初选是“革命性的”或“运动式的”,那么希拉里的初选则是“转型性的”。说起转型,是因为希拉里本可“相对平顺”地“过渡”或“延续”奥巴马政府既有的进步主义政策,但是,正是桑德斯的坚持才让希拉里更加左转,展现更多的进步性,让她看上去更有资格代表民主党角逐白宫,在奥巴马成就的基础上继续添砖加瓦。
克林顿担任总统期间,民主党不断由左转向中间路线。2000年,克林顿卸任之际,希拉里以“新时代民主党人”的身份竞选纽约州联邦参议员。从那时候起,希拉里就以中间派自居。她当时说的最为标志性的一句话就是:“我不认为政府是所有问题的根源,也不认为政府是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

希拉里已经赢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资格(图源:VCG)
直至8年前竞选总统时,希拉里在经济贸易、社会医疗、税务改革等领域一直坚持中间派的政策意向。
现在,在桑德斯的施压下,希拉里转而反对奥巴马的TPP协议和自己担任国务卿时力主的基石石油管线项目。另外,在社会医疗改革方面,婴儿潮时代的选民进入老龄化和退休阶段,他们最反对政府缩减医疗福利方面的开支。为了稳住这部分选民的支持,希拉里放弃通过两党妥协来延长相关医疗项目,而是承诺不妥协、不随意削减医疗福利。
另外,希拉里对同性婚姻的看法由反对变为支持;她还为自己2002年支持小布什入侵伊拉克投赞成票表达了道歉。
在桑德斯的影响下,希拉里竞选风格也发生了变化,公开阐述政策主见时,也更加具体,且掷地有声,自信有力,更呈现出和特朗普(Donald Trump)据理力争的姿态。相比初选初期,希拉里现在相对放松,并没有歇斯底里暴露自己的攻击性,也没有颐指气使、霸道地要求桑德斯退出,反是称赞桑德斯并呼吁团结。
另外,民主党建制体系将非洲裔和拉丁裔选民的少数族裔支持当作理所当然的事情,正是桑德斯的存在,民主党才有机会重新唤起这部分选民的支持,尤其刺激更多当年支持奥巴马的年轻少数族裔出来投票,这对希拉里大选中是有利的。
当然,希拉里持续左转,加上她邮件门事件的持续发酵,以及共和党对手的肆意描黑,很多选民给她贴上了不诚实的标签。但是,相比特朗普在政府任职的零经历,以及他价值观及世界观的混乱,希拉里虽非最理想选择,但也算不错的选择。
再者,利用民粹主义稳获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的特朗普旗帜鲜明地反对贸易协议,希拉里适时作出的态度转变,有利于在大选中吸引摇摆选民。
有些桑德斯的支持者说,如果桑德斯无法获得提名,他们不会在大选中支持希拉里。特朗普见机开始拉拢桑德斯支持者,称自己会敞开怀抱欢迎他们。但是,真的会如此吗?2008年,也有很多希拉里支持者威胁会在大选中支持麦凯恩(John McCain),但是这部分人最终还是投票支持了奥巴马。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希拉里当年鼓励和呼吁这部分选民这样做。
奥巴马和副总统拜登(Joe Biden)最快本周五宣布支持希拉里担任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桑德斯迟早也将呼吁自己的支持者在大选投票给希拉里。
在桑德斯的要求下,奥巴马总统答应于6月9日在白宫会见他。这也是初选以来奥巴马在白宫正式接待总统参选人。奥巴马答应给予桑德斯“白宫会见”的待遇,主要是为了肯定桑德斯初选以来的表现,以及他为民主党理念政策宣传所作出的贡献。也为桑德斯“光荣退选”做好铺垫。此前以弃选凝结党内共识的副总统拜登也将在希拉里和桑德斯之间担当“牵线搭桥”的角色,从而能够让两人“冰释前嫌”,将彼此人力、精力用于7月党代会和接下来的大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