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26日发布了一段题为《最后的机会》的宣传视频,虽然只有短短4分钟,但是内涵极其丰富:
视频内容里影射了朝鲜潜射核导弹摧毁华盛顿的情景,最后的画面是美国国旗在烈焰中燃烧。
而且,近几周来平壤的措词愈发激烈、尖锐,几乎每天都要扬言对韩国和美国本土进行核和常规武器的打击,以回应美韩大规模军演。
那么问题来了,美国怕了吗?
而中国在这期间,也不能简单地“打酱油”,该如何重构与朝鲜的关系?
唇齿相依
朝鲜威胁摧毁华盛顿?中国可不能“打酱油”!
▲ 3月25日朝中社提供的照片显示,朝鲜人民军前线大联合部队日前举行针对韩国首都首尔的史上最大规模远程炮兵集中火力打击训练。
▲ 明代意大利传教士绘制的地图,上面标注朝鲜是中国的“朝贡属国”。
中国与朝鲜的所谓唇齿相依的关系,从历史角度看,实际上是对中国与整个半岛之间关系的描述。在朝鲜民族形成过程中,半岛地区的稳定就与中原地区的稳定产生了密切的相互影响关系。不过在古代,影响这一地区稳定的因素主要来自内部。
自朝鲜李氏王朝实现长期稳定后,中国与半岛的关系也维系了很长时间的稳定。西方国家往往喜欢用“朝贡体制”将当时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释为一种霸权体系,用以说明今日霸权稳定论的合理性。
实际上,准确地说,当时应该叫“封贡体制”。“册封”只是通过对政权合法传承进行法定承认的方式,来确保朝鲜内部以及两国间关系的稳定。
这与今天美国认定其他国家选举结果是否合法的霸权逻辑没有任何的相似性。
在西方看来,朝鲜当时是中国的附属国,但事实也并非如此。
鸦片战争后,尽管当时西方列强强加给中国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不过他们试图让中国割让朝鲜利益的目的并未达到,因为中国视朝鲜为独立国家。
此时一个显而易见的情况是,随着西方列强这种外部势力对东亚的侵入,中国与朝鲜半岛之间的唇齿相依关系愈发明显。中国弱则朝鲜危,朝鲜失则中国辱,这已成了不争的事实。
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使日本得以将朝鲜占为殖民地。而正是中国与朝鲜半岛之间这样的历史,也决定了双方对彼此之间的状况都极为敏感。
松散同盟
在二战后的地缘政治中,朝鲜变成了处在大国夹缝中生存的民族。
美苏对东亚势力范围的争夺,以及半岛内就国家重建产生的意识形态分歧,加上冷战的大环境,最终导致了半岛南北分裂。
朝鲜威胁摧毁华盛顿?中国可不能“打酱油”!
▲ “抗美援朝”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在这种局面下,虽然朝鲜战争最初只是一场内战,但美国将其视为关系到美苏争霸的世界格局问题。而美国以保卫自由世界的名义参战则威胁到新中国红色政权的生存。中国是以“保家卫国”的口号被迫卷入朝鲜战争的。“唇亡齿寒”的结构在此时表现为中朝之间安全利益的捆绑。
战争的结局是南北关系重归原状,美韩之间确定了主从式同盟结构。
而中朝之间,虽然两国人民在维护自己生存权的共同战斗中形成了“鲜血凝成”的友谊,但两国政府之间并未构成有效的同盟关系,而只是在平等基础上进行“友好互助”,没有共同的防御政策和共同防御机制。
朝鲜威胁摧毁华盛顿?中国可不能“打酱油”!
▲ 1958年3月12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发布撤军公报,决定于1958年年底以前,志愿军分批全部撤出朝鲜。
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从朝鲜撤出后,朝鲜事实上重回独立安全体系。
决定中朝关系制度形态的有两个基本的理论因素:
首先,同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两国都奉行民族国家独立自主,相互平等的理念。这种理念是二战后国际上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思想利器。上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的破裂和90年代华沙条约的解体,都源于这一社会主义基本国际准则。
其次,出于对历史和中国与半岛关系的某些认识,朝鲜奉行反对“事大主义”的理论,甚至达到万事必须以己为主的地步。因而在安全问题上,朝鲜对自主安全的强调远超过建构体系性安全。
冷战时期的中朝友好关系恰恰是在中国尊重朝鲜这种独立自主精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这种关系结构也为冷战后的关系转型奠定了基础。
冷战后转型
冷战结束后,整个东亚地区的国际关系都开始改善,并逐步走出冷战体制。
在半岛,韩国也提出“北方政策”,谋求与中俄改善关系。
朝鲜威胁摧毁华盛顿?中国可不能“打酱油”!
▲ 1990年9月,朝鲜总理延亨默与韩国总理姜英勋在汉城举行第一次总理会谈。这是朝鲜分裂45年后第一次举行北南双方总理的面对面会谈。
朝韩之间实现了总理级会谈,1991年12月双方签署了《关于北南和解、互不侵犯与合作交流协议书》。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为推动半岛和解,结束半岛冷战格局,积极谋求发展与韩国的关系是顺理成章的事。
因为对于中国来说,朝鲜半岛的分裂不是上嘴唇和下嘴唇的问题,而是唇裂的问题。一个分裂且不稳定的朝鲜半岛,并不利于中国的安全。
但是,朝鲜对中韩建交却表示了极度的不满。
朝鲜面临的问题是美国阻断了结束半岛冷战格局的进程。而美国运用的工具就是朝鲜的核问题。
美国既要阻止朝鲜的核计划,但又不愿与朝鲜和解。不仅如此,美国还用核问题阻断了朝韩和解的进程。
但是,美国对朝挤压战略得以实施,并不是因为中韩关系的改善,而恰恰是因为朝鲜的独立安全政策以及核政策的不透明。
▲ 国外有研究认为,仅1990年至2005年的15年间,中国对朝鲜援助就可能高达15亿-37.5亿美元。
此时,中国除了继续保持对朝的经济援助以缓解其经济困境之外,对朝鲜所面临的安全困境,也仅能在美朝之间发挥劝和促谈的调解作用,和朝鲜之间则很难进行政策协调。
由此,中朝关系也就逐步失去了“盟友”的特性。中朝之间自然而然地从“友好互助型盟友”转变为“友好帮助型邻里”关系。
到目前,中国政府将两国关系定义为普通国家之间的关系,可以说只是对中朝关系现状的一种承认。
重构中朝关系的未来
朝鲜走上拥核道路是个复杂的过程,中国也从不认为这是朝鲜单方面的责任。
朝鲜在签署了六方会谈《9.19共同声明》之后,却又开始进行核试。
朝鲜威胁摧毁华盛顿?中国可不能“打酱油”!
▲ 联合国安理会3月2日通过决议,决定实施一系列制裁措施,遏制朝鲜的核、导开发计划。
此次安理会决议的最大特点就是在制裁的同时,指出了通过政治对话解决问题的出路。
这意味着决议不仅要求朝鲜放弃目前的核政策,也要求美韩为重启六方会谈作出积极努力。中国仍将在半岛扮演维稳促和的角色。
一个强大的中国与一个和平无核的半岛之间的友好关系将成为东北亚地区稳定与繁荣的重要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