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对加国政府影响力微乎其微
《环球邮报》指安省公民?移民兼国际贸易厅长陈国治与中国来往过密,有可能损害加国利益的报道中,有提到加拿大中国专业人士协会(CPAC)为「亲自由党」的机构,对此,CPAC向环邮发信,指该报道不符事实,并表示对环邮的失望。
CPAC由其会长杨静具名,以「当以新眼光看华人社区」为题,向环邮发信,大致内容如下:
在近有关陈国治事件的舆论交锋中,CPAC不幸遭受无妄之灾。我们会对《环球邮报》错误地把本协会描述为「亲自由党」组织而感到尤为失望。作为一份我辈期望甚殷的全国性大报,犯这样的错误,确实与以其应有的专业水准不相匹配。事实是,CPAC是一个完全无党派倾向的团体,对任何政治事件持独立立场,从不支持也从不反对任何党派。作为一个大规模的社会服务机构,我们曾参与过由各级政府发起的咨询活动;近年来,鉴于本协会对加拿大移民专业人士及社区的重要贡献,三大党的领袖人物都专程来访过CPAC,其中既有自由党的领导人杜鲁多(Justin Trudeau)、也有新民主党邹至蕙,更有保守党赫达克(Tim Hudak)、康尼(Jason Kenney)、黄陈小萍(Alice Wong)和奥利弗(Joe Oliver)。
CPAC于1992年成立时,与政治毫无关联,完全是出于人性对于互相联谊的需要。
近10个月来,《环球邮报》做了数十次采访,但却没有与我们查核基本事实。这样的做法无疑会导致其读者对CPAC产生误解。
对于CPAC会员和华人社区来说,事实性的错误已经足以令人烦恼,而让我们更加担忧的,是诸多无知和错误的观念,有这样的观念便有最近这类有关华人社区及其中一位领导者陈国治先生的片面性的文章。
华人社区曾长期被批为对政治问题漠不关心;可是,华人一旦稍做努力,尽一点民主社会中再正常不过的参政义务,便被揪抓出来,妄加指责。
许多加拿大人对中国和华人社区存有大量的误解┅┅《环球邮报》有责任和义务客观报道事实,提供秉持中立、不偏不倚和信息准确的评论,而不是混淆视听、以偏概全。
任何对加拿大外交政策的变化、移民政策的倾斜以及大型采购决策的倾向性稍加观察和思考的人,都不难得出结论,向加拿大政府施加了「不适当」影响绝不是中国,更非加拿大华人社区;恰恰相反,华人社区对政府的游说和影响力微乎其微。
在今天这个全球化的世界上,我们坚信加拿大与中国维持良好关系将惠及两国最佳利益,不仅是在经济上和文化上,而且在其他无形的层面上。在具体方法上,正如前加拿大驻中国大使马大维所言,我们应该战略性地与中国交往从而使加拿大获得最大的裨益。为此目的,象陈国治厅长所作的那种促进国际贸易的努力应该受到褒扬,而不是诋毁;加拿大华人与其祖籍国的联系应该被视为优势和长处,而不是一种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