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和希拉里见证过美俄关系重启与失败、再重启与再失败。希拉里更是被视为奥巴马的潜在接替者,她当天并未掩饰对俄罗斯的批评,但她认为:这个世界上机会总比威胁多。普京此人绝不简单,美国在应对手法上要更精明、更巧(smarter)。如果希拉里在国务卿职位时说出这样一番话,肯定会引发不一样的舆论效果。现在,她站在非官方立场这样看待普京,其实也符合奥巴马政府6年来对俄罗斯的基本态度,那就是要接触、对话与合作,不要对抗与冲突。
也就是说,美国对俄罗斯的态度再次(被迫)发生改变。
现在,乌克兰危机对美俄关系的刺激度已经逐渐褪去。新的或愈发突出的国际矛盾为美俄改善关系提供了机会。
借希腊债务危机升级、伊朗核协议谈判冲刺、俄乌法金砖及上合峰会,普京再次抓住了国际局势的脉动,让自己及俄罗斯的国际角色再次凸显。尤其是希腊债务危机和伊朗核谈,已经转移了美国对乌克兰局势的关注度。在当前美国决策者眼里,打击ISIS威胁的紧迫性已超越乌克兰危机。这一点,从普京近来两次同奥巴马的通电电文中就可以看出。

希腊总理奇普拉斯(Alexis Tsipras)4月访俄请求普京出手援助
克林姆林宫和白宫6月25日至26日公布了普京和奥巴马的通话简要。相比5个月前的通话,双方这次将乌克兰危机一笔带过,而是着重沟通了伊朗核问题和中东ISIS威胁。两人尤其同意委任双方“外长”会面讨论如何打击ISIS。 7月4日,白宫并未公布普京对奥巴马的节日问候。据克宫公布的通话内容,普京向奥巴马强调:尽管双方存在分歧,但两国依然是国际稳定与安全的两大重要因素。普京还表达信心称,只有俄美能够在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原则基础上展开对话,双方就能找到解决全球最复杂问题的方法,并有效抵抗全球威胁与挑战。
由此可以看出,美俄当前在诸多国际危机层面存在加大合作的必要性。虽然美欧对俄罗斯的制裁尚难取消,但是,普京不但成功摆脱国际孤立,而且还在借时机扩大俄罗斯在诸多国际议题中的话语权。7月6日,普京又同法国总统奥朗德、IMF总裁拉加德、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希腊总理奇普拉斯进行了通话,均讨论了一个话题:欧元区问题或希腊债务危机。
从当前国际形势看,普京当前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动”属于其新一轮掌握话语权的外交攻势,相对来说已摆脱此前的孤立境地,而奥巴马则依然尚未摆脱被动局面。一方面,希腊债务危机不断升级,美国彻底沦为“旁观者”,束手无策,完全寄望德国总理默克尔能够扭转时局。但与此同时,国际舆论针对俄罗斯和中国能否出面救赎或如何救赎愈加关注。另一方面,伊朗核协议谈判进入最后冲刺,中国外长王毅再次乐观表示,全面协议已触手可及。而为了听到克里的“胜利”消息,奥巴马本周几乎别无安排,专门等待克里消息,以便他迅速召开新闻记者会。到时候,奥巴马肯定少不了对俄罗斯、中国等国的赞赏。
普京最近得到的好消息还不止这些。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7月8日至10日将在俄罗斯乌法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七次会晤和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五次会议。此次上合峰会,由于俄罗斯等国的力挺,印度和巴基斯坦有望加入。如果伊朗核全面协议达成,俄罗斯可能也会提出让伊朗加入上合组织。如此看来,普京同中国一道,通过上合和金砖机制,正在扩大自身在中亚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这对于普京扩展战略空间、缓冲美欧围逼有一定的作用。
另外,就在上合和金砖峰会开幕前夕,沙特政府决定,向俄罗斯提供高达100亿美元的投资。沙特和俄罗斯这一最新投资合作凸显出俄罗斯正努力摆脱西方制裁,寻找替代资金。而沙特作为美国盟友,此前因普京支持叙利亚阿萨德政权,拒绝向俄罗斯提供主权基金。现在,沙特改变态度,说明普京在冲破美欧制裁、转向中东合作投资方面取得阶段性进展。
结合当前的国际形势,反过来看普京这一周多来给奥巴马打电话所说的话,不难看出,普京主动致电并非“示软”,而是刚中带“柔”,这和希拉里挂在嘴边的“精”或“巧”(smart)有异曲同工之妙。二者虽手法相似,但效果肯定不一样。再者,大国领袖彼此间并无天然的好恶,只要符合双边利益和国际大势,合作必是双方最终选择。接下来几个月,普京在国际舞台“表现”的机会还很多,这就要看奥巴马在离任前是否还有心思逆势而为,同普京对抗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