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外吸纳人才 加剧美国对华裔戒备
美国华裔专家最近频频被指控为中国政府间谍,令美国的华裔科学人才感到担忧。但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国政府吸纳海外高科技人才的“千人计画”、“长江学者计画”,包括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最近有关把留学生作为重点统战对象的讲话,都有可能加剧美国人对华裔的警惕。
“美国之音”报导,天普大学物理系主任、中国“长江学者”郗小星21日因被控非法向中国输送敏感军事技术在宾州被捕。此前不到一个星期,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的天津大学教授张浩也被控商业间谍。更早时候还有另一名华裔水文专家被控泄密。几起华裔科技间谍案让在美国的华裔科技学者担忧,也在美国华人论坛上引起激烈的讨论。在未名空间(mitbbs.com)网站,你可看到这样的讨论贴:“看来研究敏感专业的要小心了,估计签证也会更紧了”;“下面要按长江学者、千人名单开始挨个抓了么”。
报导引述未具名的华裔科技工作者说,最近的几起华裔间谍案件让他担忧,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踩线。他说,他最大的困惑是不知道如何区分商业秘密和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等。
但曾担任联邦检察官、专门处理电子犯罪及工业间谍案的华府WMC律师事务所(Weisbrod, Matteis & Copley)的合伙人托伦(Peter J. Toren)说,美国的“商业间谍法”其实对此是有规定的。他说,“如果你进入一个新公司,被要求完成和前一个公司类似领域的产品,我们在这里谈的是从一个美国公司进入一个中国公司,你进入中国公司,被要求完成美国公司里完成的完全一样的产品,即便这些知识只是储存在你的脑海中,你仍然不能随便泄漏美国公司所认为的商业机密相关信息。这样,中国公司或其他公司可能面临某种程度的两难处境,但如果他们不想被指控盗窃商业机密,他们最初或至少在有限的时间内还是要确定他究竟能够做什么”。
芝加哥大学政治科学系教授杨大力认为,随着中美经济交往的加深,这样的事件增多是可以理解的,但这同时表明了美国的警觉。
WMC律师事务所托伦说,很难认为华人商业间谍案的增多是否表明美国在针对中国,但中国在积极招聘科技人才,确实希望他们给中国带来先进的科学技术。
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战略学者米尔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预测,美国总有一天会有必要限制华人在敏感和战略领域学习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