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09 07:22 来源:Vansky
“伊斯兰国”与以往的圣战组织,包括其源起基地组织有所不同。其处置对手的方式虽是残暴至极,蛊惑人心的手法却是高明绝顶。它最鲜明的特点是其重振伊斯兰雄风的狂言,即复兴伊斯兰王国,一统穆斯林世界,恢复早年伊斯兰王国统治普天之下所有伊斯兰教徒的体制,这种体制在伊斯兰世界创建之初曾辉煌一时,奥斯曼帝国瓦解后则于1924年被新成立的土耳其共和国废止。“伊斯兰国”支持者的复国运动旨在彻底摆脱其十多年来经受的耻辱,圣战分子自认为受到的屈辱有两个来源:一个来源是外在的,即外来民族的涌入和异教的传播;另一个是内在的:也即是阿拉伯领导者的无能。
“伊斯兰国“自封合法政府的举动在西方社会看来不过是不自量力的自我鼓吹;就穆斯林阿訇(甚至基地组织)看来,这不外乎是天方夜谭。尽管两方都不待见,“伊斯兰国”还是成功掀起了弥赛亚主义的狂潮“来吧,穆斯林们,快投入祖国的怀抱”,“伊斯兰国”的领袖阿布·巴克尔·巴格达迪向世界各地的穆斯林发出如此召唤,在他的煽动下,成千上万的伊斯兰教徒蜂拥而至,急不可耐的要为这个伊斯兰天堂抛头颅洒热血:在欧洲甚至有学龄女孩抛家弃友前来投奔。
伊斯兰王国复兴的号角唤醒了一批狂热者的热情。然而,尽管”伊斯兰国“的恐怖袭击至今仍未消停,其外强中干已初现端倪。“伊斯兰国”正输掉土地、资金以及人心。
“伊斯兰国”现状
在库尔德士兵的抗击,美国空军力量的援助下,伊斯兰复国运动在叙利亚科班尼地区已无立足之地。在伊朗调遣的伊拉克军队和什叶派民兵的步步紧逼下,提克里克地区更是四面楚歌(其前任领导者萨达姆侯赛因的根据地)“伊斯兰国”势力在其鼎盛状态已无限逼近巴格达,然而如今,其领地已然缩水近25%。
另一方面,“伊斯兰国”的资金源也在枯竭。美国及其盟军炮击了“伊斯兰国”多处油田挖掘设施,断其财源;与此同时,伊斯兰国”手上的大部分人质,不是已经被用来换取了赎金,就是在录像里被斩首杀害;而其江河日下之势也意味着靠打胜仗四处搜刮劫掠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分析人士称,“伊斯兰国”可能已经丧失了75%的收入来源。这使得持续战争并为在其控制下的800万民众提供公共服务难上加难。
这也许能够解释“圣战组织”近来出现的内讧迹象。内部成员开始自相残杀,有时是因为有人临战脱逃,还有至少一次据推测是对平民百姓大开杀戒引发的不满。“圣战组织”控制区的居民也因敲诈勒索,暴力镇压不断,公共服务越来越差而叫苦不迭。据报道称,组织内当地成员和外国成员也因报酬差距问题而剑拔弩张。
就“伊斯兰国”自己提出的标准来看,建立一个所向披靡的伊斯兰国家,一个伊斯兰社会之范本的梦想已然落空。相较于不受地域束缚的恐怖组织而言,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典范将会使其在诸多问题面前更不堪一击。而大国梦的破碎恰恰宣告了其意识形态的破产,而其对跃跃欲试想要加入的人夸下的海口也更显空洞无力。有人说,如果“伊斯兰国”的成功是建立在它已取得的辉煌之上,那么其如今的颓势也将引发其进一步溃败。
话虽如此,击溃“伊斯兰国”仍任重道远,而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伊拉克的军事冲突。联军近日欲将“伊斯兰国”逐出提克里特(译者注:伊拉克城市),但军事行动因城中埋设的大量炸弹及狙击手的阻挠而困难重重。不仅如此,攻下提克里特后,还需夺回摩苏尔(译者注:伊拉克北部城市)。相较于前者而言,摩苏尔领土更为庞大,战略意义更重要,其居民与“伊斯兰国”的关系也更为紧密。收复摩苏尔对于摧毁“伊斯兰国”建立伊斯兰国家统一政权的狂言至关重要。此外,战役的性质也备受关注。由伊朗支持,在提克里特前线浴血奋战的什叶派民兵被指在早先巴格达附近的一次冲突中对逊尼派大开杀戒。人们越来越担心伊拉克会因过度依赖伊朗而被伊朗吞并。如果事情果真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伊拉克国内的逊尼派人士将会因为对政府失望透顶而愈发坚定地投靠伊斯兰圣战组织,将其视为他们最可靠的保护者和唯一的救命稻草。如此看来,收复摩苏尔的战役必须由一支具有专业素质,且在宗教问题上持中立态度的伊拉克军队指挥。而问题就在于伊拉克军队现在士气低落,整装待发还为时尚早。
伊斯兰圣战组织的形成 —— 头号恐怖组织“伊斯兰国”的发家史
要战胜“伊斯兰国”,最艰难的部分在于叙利亚。即便收复了摩苏尔,”伊斯兰国“(或是性质相似的其他恐怖组织)也会因为牢牢掌握着叙利亚这个绝对的避风港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现在的形势来看,没有任何一方想把圣战分子从叙利亚拉卡赶出去;叙利亚政府容忍其存在,因为政府要用这个反面教材来证明巴沙尔·阿萨德政权的优越性;库尔德工人党冷眼旁观,他们只想守着自己的一方土地,不愿多管闲事;就连反政府力量中最强有力的一支,基地组织麾下的叙利亚恐怖组织努斯拉阵线也愿意与之共存;而美国培养的反政府力量人数稀少,根本不足以掀起风浪。
叙利亚的动乱不会迅速平息,和平仍是遥遥无期。而在此之前,”伊斯兰国“尽可以藏匿于此,一面霸占着东部的领土,一面在伊拉克逊尼派掌握的地区四处破坏,动摇人心,以期东山再起。兵败摩苏尔可能会使这个致力于建立统一伊斯兰世界的组织元气大伤,只留下些残兵败将苦苦支撑;也可能会使其像国内不少其他组织一样,在备受硝烟摧残后沦落为貌合神离的一盘散沙。尽管如此,”伊斯兰国“仍将对外部社会构成重大威胁,对其长期监视仍属必要。但其势力的削弱将使外界牵制更加容易。
阴魂不散
歼灭”伊斯兰国“非一朝一夕之事。事实上该组织不仅是中东混乱局面的幕后推手之一,也是这种混乱的真实体现。逊尼派的受害者心态滋生了这种意识形态,圣战组织则借此在中东遍地开花,特别是在那些民生凋敝,国家机器崩塌的国家扎根。归根结底,消灭这股势力意味着要在阿拉伯世界重塑政府力量,而达成这个目标还需要数十年的时间,削弱“伊斯兰国”的势力只是其中至关重要的第一招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