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于周一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会晤了来自台湾的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有台媒报道,朱立伦在"国共论坛"上"希望两岸关系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台湾在国际空间上能更有作为"的表述,引起了台湾立委管碧玲的呛声。
台湾《自由时报》在文章透露,管碧玲在脸书上发文称,"台湾参加国际组织,岂可以'九二共识'为前提?连马英九都不敢这么说。"
管碧玲表示,"马英九和习近平这阵子一直企图用'九二共识'锁住民进党。后来发现锁不到民进党失败后,不料'朱习会'更恨,企图用'九二共识'锁住世界各国的咽喉...昭告全球,两岸是以'九二共识'作为台湾参与国际组织的前提,意思是世卫的宗主国模式(台湾作为中国的一省)要定型化了!"
管碧玲最后喊话,"民进党不执政,台湾怎么办!"
不减分的最高原则
不过,也有台湾媒体认为,包括朱习会,过去十年,国民党主席和中共总书记共举行过4次会面。与前三次连战、吴伯雄相比,朱立伦则有些"特殊"。
台湾"联合新闻网"评论说,"朱立伦是蓝营的未来之星。也因为这点不同,在政治意义上,和过去有些差异。"
文章认为,"国民党内对'朱习会'寄望甚高,一来希望国民党声势有所起色,扭转2016的颓势,二来也希望朱立伦能在朱习会后乘风破浪,重新考虑不参选2016的承诺。但现实来看,这两个期待不现实。"
文章分析说,"朱立伦此次应该是以'不减分'为最高指导原则。也就是说,不只是对国民党不减分,还对自己不减分。"
险恶之旅和三道壕沟
台湾综合周刊《天下杂志》发文分析,朱立伦此行要跨越的三道壕沟,并将此行定义为"险恶之旅"。文章认为,"朱立伦此行要做的是'拿掉红帽子'、只谈区域经济和关心下一代,拉长沟通战线。"
文章认为,"这种串联年轻人古老民族情感和经济正义的新尝试,才是当前两岸关系的最大挑战。"
朱立伦迟迟不表态 恐怕会坏了大事
东方日报
「习朱会」在北京召开。
朱立伦经过精心布局应对,在会晤中全程公开,以免被质疑国共间的私相授受。至于被外界再三询及是否将会出来竞选总统,朱立伦一贯明确的态度是他不参选总统,要做党的总教练,引起了蓝营的不满与批评,认为朱立伦太过精算个人得失,缺乏雄图大志,而无展现魄力,成就各界殷盼的少康之主。
朱立伦以党主席的身份会见习近平,也让他的角色和作用面临进退两难之局。
马英九在汪辜会二十二周年纪念,特别赴陆委会发表演说,阐明他任内推动的「九二共识、一中各表」达致了丰硕的成果,也是两岸和平发展的基石,为两岸定调,让朱立伦在「习朱会」难以探讨他行前表示要深入九二共识甚而超越九二共识的议题,如此一来就不可能有任何大突破来引导国民党向前行。
在朱立伦行前,陆委会主委夏立言就表示,朱立伦仅为国民党主席,没有经过授权就不能讨论涉及公权力的事项或签署协议,甚至说「习朱会」的任何结论不能约束政府。「习朱会」也仅是会见而非会谈,不谈实质议题,象徵意义较大。
朱立伦当了党主席之后蹉跎岁月,这三个月时间他本可运作,承诺出来竞选总统,担任国民党的领头羊,毕竟他是党内名望最高人士,但他选择了沉潜亦被称逃避,现「习朱会」也让他显得被动。
朱立伦有所抱负,想推动两岸能有突破之局,又不想参选总统让自己陷入困局,且又把国民党初选的领表和党员连署时间拖长合并进行,或许是担心两头不到岸。民进党早已开跑,国民党差人一着,个性决定命运,朱立伦去年选市长就是迟迟不肯表态,大好江山差点拱手让人,就怕将来历史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