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02 07:25 来源:
加拿大另类政策研究中心发表最新的报告指出,尽管加国工会成员数目比上一代下降2%,仍可促使这些工人有能力攀上中产的阶梯,并且安然度过经济衰退时期。
该报告名为《工会卡:进入稳定中产阶级的入场券》(The Union Card: A Ticket Into Middle Class Stability),分析30年来工会组织及收入数据,并且检讨加拿大的工会势力下降,对本国中产阶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进一步明白中产阶级经济模式,显示工会组织不仅是保障薪金幅度,同时帮助工人走向中产阶级的生活。
生活水平不断上升
同时,报告指出在经济衰退期间,属于工会成员的工人可以安稳度过艰难日子,他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上升。

研究指出,只要有一个家庭成员是全职工会成员,全家生活亦会有改善。
该报告提出其他的研究结果,分别如下:
‧工会组织有助中产上移,在2011年,加国全职工作的人士中约有27%属 工会成员,大部分是高薪的范围;在最低收入的十分位数(decile),只有8%组织工会,相比排在第九的十分位数是47%。
‧家庭有一至两名的全职工会成员,较大机会成为高薪的水平,使他们过中产阶级的生活。
‧私人机构工会成员减少,令他们走出中产阶级范围。在1997年至2001年间,本国私人机构工会成员占有率,由21%下降至14%。
这个下降情况大多发生在最高收入的上半部,由第五至八的十分位数;跌幅令工人的薪金明显下调。
‧在经济衰退时期,工会成为缓冲器,帮助工人调整生活水平。在上一个年代,没有工会保障下工人的收入,下跌两个十分位数,相对工会成员则升两个十分位数。在2006年至2011年间,工人失去工会保障的职位,中位收入下调9%;同一时期工会成员中位收入增39%。
工会势力过大或惹反感
多伦多时事评论人江大惠(见图)表示,中产阶级萎缩影响社会的经济发展及消费力,但工会势力过大导致一些公共服务暂停,引起市民反感。他建议政府采取平衡的政策,贫穷悬殊的差距不致过大。
江大惠指出,每个国家对中产阶级的定义不同,如香港主要以白领为中产人士,加国社会以中等收入来界定。其实在上世纪70年代,英国及北美等地工会势力甚大,影响深远,难免令一些人士对工会持不友善的态度。对于工会与中产阶级是否有因果关系,他说并非这方面的专家无法评论,但社会上中产阶级数目减少,确实妨碍经济发展,影响消费力下降,长远来说令人担心。如果政府实行加税措施,才有能力维持良好福利制度。
现今国民缴税的幅度比以前少,减税后会令国库空虚,加上中产开始萎缩,有钱人更为富裕,穷人自然增加,差距会愈来愈大。即使本省的最低工资是11多元,工人做满上限的工时,所赚取的金钱未必能应付现时的生活水平。
他认为,工会成立的原意是帮助弱势社群,保障他们的收入及福利,但负面是工会成员拥有高薪,工作懒散,甚至是罢工影响公共服务,令人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