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中国人!” Airbnb老板发帖吐槽


1
“又是中国游客”还是“脏乱不分国籍”?
随着这条帖子的传播,一场关于“谁是罪魁祸首”的讨论也火爆起来。
不少网友毫不掩饰地将矛头指向了中国游客:“又是中国游客,怎么老是这样?”

“这样的脏乱,怎么看都像是某些游客的惯常作风。”
但也有理智的声音站出来喊话:“大家冷静,这种情况日本人、韩国人、欧美人也不少见。”

(我曾是饭店的清洁员,但就这程度来说,算是干净的了,日本客人里也有很多会留下这种状况。甚至还有不少日本住宿者会把吃剩的食物、喝了一半的饮料就这样放着离开。光凭这个就说“中国人怎么样怎么样”,我觉得有点太过了。)
“垃圾乱扔、没整理房间是习惯问题,不是国籍问题。”
甚至有网友晒出其他国家游客留下的“垃圾战场”照片,佐证“问题住客无国界”。
有日本网友无奈地说:“我们这里也有客人退房后把吃剩的食物、喝了一半的饮料放着就走。”
而一位中国游客的留言,更是击中了很多人的心声:
(“我是中国人,但即使我做得很好,也没人夸过我。每当出点事,‘又是中国人’这句话就会被挂出来。我们很无力,明明努力了,却被整体抹黑。”)
这句话,道出了许多中国游客在海外的无奈——个体的文明往往被集体的负面刻板印象所淹没。
近年来,日本的旅游业可谓进入了“高速档”。日元贬值、签证便利化、网红打卡地爆红……一系列因素让境外游客像潮水一样涌入。
对于民宿经营者来说,这是一本看似稳赚不赔的生意账:入住率高、房价水涨船高、旺季一房难求。
可另一面,现实并不总是光鲜亮丽。游客多了,意味着文化习惯差异更多、沟通成本更高、清洁与维护的压力也更大。有的房东笑称,自己不仅是运营者,还是“侦探”“心理医生”“危机处理员”。

尤其是民宿这种模式,和传统酒店不同——没有全天候的前台管理、没有标准化的客房服务流程,更多依赖房东的自觉和客人的自律。
运气好,遇到的客人会细心整理好垃圾、把床铺拉平再退房;运气不好,就会像山下遇到的那样,留下一个“清洁界的地狱副本”。
有趣的是,日本的民宿行业在制度上和欧美有很大不同——在日本,很多民宿不收押金,也不要求退房时等房东验房。房东更多是基于信任经营,结果有时就成了“高风险信托投资”。
2
日本vs欧美——押金与管理的趣味对比

在欧美,民宿的确很常见,尤其是Airbnb这样的短租平台,已经成为很多人旅行时的首选住宿方式。相比酒店,民宿通常更有生活气息,能体验当地人的真实居住环境,价格在有些情况下也更实惠。但与此同时,它也存在不少问题。

不少游客吐槽,部分房东会乱扣钱,明明客人只是正常入住,离开时也保持了整洁,却被指责“损坏家具”“留下污渍”等,轻则被收几百刀的额外清洁费,重则遭遇离谱的天价索赔。经常能在网上刷到有人被房东索赔上万加元甚至十几万加元 的案例,让人看得目瞪口呆。
此外,清洁费高得惊人也是一大槽点。有的房源每晚住宿费用看起来便宜,但点进去一看,清洁费、服务费加上去,价格直接翻倍。更夸张的是,有的房东收取高额清洁费,却还要求住客退房前把垃圾清理干净、床单拆好、厨房打扫,几乎要做到“退房前打工”。

这类现象引发了很多讨论:一方面,平台确实为房东和游客提供了便利;但另一方面, 规则缺乏透明度和合理性,让部分游客感觉权益得不到保障。
对于计划出行的人来说,选择民宿时最好仔细看清评论、收费明细和退房规则,避免掉进“低价诱惑+隐形收费”的坑。
3
旅行,是相遇,更是理解
民宿数量井喷,也带来了社区治理的新挑战。日本很多民宿设在居民区的公寓里,邻居们却不见得买账。

(对没有常驻管理员的住宿设施给予许可的行政机构,存在严重问题。国土交通省和观光厅推行的这种毫无节制的“扩大访日外国游客”政策,应当立即停止。在住宅区的公寓一户设立民宿,是最容易引发治安恶化的做法。
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场所,不断有陌生人更替出入,这本身就充满了风险。公寓或出租住宅,虽然居民之间未必有深交,但本质上构成了一个“社区”。大家在擦肩而过时互相点头问候,营造出基本的安心与安全的生活氛围。酒店和旅馆起码会要求出示护照、登记姓名与地址等基本信息。
但一间公寓改作民宿时,根本无法知道住进来的是何方神圣——只隔着一堵墙的“陌生人”,其存在本身就令人极度不安。那些把公寓单元当作民宿来经营的业主也许从中获利,但真正承担治安不安、噪音、无视作息的频繁进出、不当丢弃垃圾等压力的,却是那些原本在此安稳生活的居民。)

(很抱歉,我对Airbnb的房东并不太同情。我认为他们助长了房租的高涨,也把各种麻烦带进了原本安静的住宅区。如果这种令人困扰的住客持续出现,我真心希望这能成为重新审视这一商业模式的契机。)
毕竟陌生人频繁进出,打破了小区的社区氛围。噪音扰民,深夜拉行李、聚会吵闹影响休息。垃圾乱扔,甚至非法丢弃生活垃圾。引发治安隐患,因为民宿登记信息不完善,邻居不知道楼上住的是谁。
甚至有邻居公开批评:“民宿房东只顾赚钱,社区的安全感和宁静生活被摧毁了。”
有些民宿运营者也无奈承认,收入是好,但各种纠纷、维修费和投诉也像“噩梦”,甚至成了“危机管理专家”。这场“旅游繁荣”给小区居民带来的压力,显然是政策制定者和行业必须面对的难题。
这张照片和它背后的争议,看似一个“脏乱房间”的故事,却是全球旅游业、文化差异与制度建设的缩影。
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越来越多地穿越文化边界,也越来越需要彼此理解与包容。游客的文明出行,是一种尊重;民宿的规范管理,是一种责任。
或许,真正的旅行,不只是走过风景,更是走进他人的生活,带着理解与善意,留下最美的痕迹。毕竟,我们每个人的行为,都会影响别人眼中那个“外国人”的形象;也影响着这个世界,能否因我们的存在而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