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悬了! 苹果面临断链风险
在科幻电影中寻找那些已经实现的电脑科技
2015-06-20 08:44 来源:Vansky
在1968年看平板电脑
不得不说《2001太空漫游》真的是一部伟大的科幻巨作,这部1968年上映的作品被誉为“现代科幻电影技术的里程碑”。在当时没有CG技术以及绿屏的年代,《2001太空漫游》就开始挑战各种模拟太空飞行的场景特效。当然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预言了许多十年后甚至五十年后才会发生的事件,其中就包括平板电脑的诞生。
而在1968年计算机还处在集成电路数字机阶段,在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到来前,要想实现电脑的平板化是不可能的事。加之当时的显示技术还不足以支撑屏幕的薄型化,仍是以CRT为主。但这并不影响创作者们对随身个人电脑的渴望,所以你会在《2001太空漫游》中见到主角大卫·鲍曼一边吃着简餐,一边用平板电脑观看视频。不知这款平板电脑是iOS系统还是Android系统,1080p分辨率还是2K分辨率,四核还是八核的呢?电影中的场景发生在2001年,而现实生活中真正意义上能做到超薄与触控屏的平板电脑直到2010年才由苹果发布。
9年的时间差并不会让人感到《2001太空漫游》在预言上有太离谱的误判,事实上还有不少人将其视为平板电脑的创意来源。例如2011年三星与苹果在多个产品设计专利之战上交锋激烈,三星就向法庭举证早在1968年平板电脑的雏形就出现在了电影作品中,因此苹果指责三星Galaxy Tab抄袭了多个iPad设计元素是毫无道理的。即便以今天的眼光,《2001太空漫游》里面的科幻元素都毫不过时,可见其多么富有预见性。
于空气中指点江山
抛弃鼠标,使用双手隔空操纵屏幕,这是科幻电影里的常用技能。它代表着人们的一种渴望,也就是从鼠标所赋予的二维平面中解放出来,进而向更高的三维空间迈进。自由地伸展双手,不受鼠标的空间束缚,这正是体感操作诞生的初衷,《少数派报告》、《钢铁侠》等无数电影中都有体现。而其实现也并非难事,体感控制器Leap Motion早已开卖多年,只是未能大气候而已。
Leap Motion的使用并不复杂,它体积很小也很轻,通过上方的传感器来感应一定范围内手部的位移移动,并将位移转换为移动操作发送给电脑。其革命性的地方在于可以轻而易军地实现三维物体的操作,你只需动一动手指就能对物体进行三维坐标系上的旋转、翻转以及缩放等,操作上更为直观简便。而以往使用鼠标来完成这些操作会困难且复杂得多,毕竟鼠标仍然属于二维的操作工具。
以Leap Motion为代表的体感操作控制器,它们可以在科教、医疗、制图、设计等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但现实是手势操作诞生多年,似乎并没有对传统电脑操作形成强力的冲击,鼠标仍是桌面之王,你可以没有键盘,但不能没有鼠标。我们不禁思考,电影中如此美好、炫酷屌炸天的手势操作,为何在现实世界中却无法推广起来呢?价格吗,不,Leap Motion的售价不足千元人民币。那么是技术不到位吗,也不是。归根结底,人们其实并不像科幻电影那样需要体感操作,或者体感操作还缺乏丰富的应用场景。毕竟如今大部分软件都为“鼠标人群”所开发,体感操作要为大众所接受,形成一种“非用体感不可”的刚需才是最关键的。
由全息投影构建的虚拟现实世界
虽然看得见,但摸不着,这就是全息投影。你会发现几乎所有科幻电影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当中出现的未来科技都在追求着一种“自由”。这个“自由”意味着不受场地环境的束缚,不受到设备本身体积的局限。《星球大战》中莱亚公主通过3D投影求援,《新世纪福音战士》中超大的全息显示屏以及DSS项圈控制器,还有《阿凡达》中的360度全方位地图等,全息投影早已超出了设备本身的“领域”,成为了类似现实扩展一样的存在。
如今全息投影也早就不是科幻迷们的梦想了,除了用在一些展览上,全息投影还活跃在演艺界中,备受关注的便是超人气虚拟偶像歌手“初音未来”。初音未来的演唱会完全采用3D全息投影技术,在舞台上搭建3D全息透明屏并播放3D影像。这种3D全息透明屏可以仅显示与初音未来有关的图像,而其余部分则不显示图案,于此制作出具有立体感的3D图像。但这也仅仅是用来显示图像,不涉及与电脑相关的互动操作,这并不是科幻电影创造全息投影的根本目的。全息投影不应只是图像,它更多的是提供一种可视化的操作对象,通过体感操作或手势操作能够对全息画面进行调整。正如电影里的那样,甚至连全息画面都是可以触摸的。
比较遗憾的是,目前的商用全息投影尚不能实现直接操作,但我们可以寄托未来。微软的HoloLens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思路,严格意义上来说HoloLens并不属于全息投影,但在用户的角度来看两者并没有什么区别。在佩戴HoloLens后你就能在视线前方看到各类图像,你能伸出手指点击、触摸或移动它们,但在现实里这些图像是不存在的,仅出现在HoloLens的显示镜片中。对用户来说这就和操纵全息投影并没有什么不同,看过《电脑线圈》的人一定能明白这种感受,戴上眼镜看到的就是另一番世界。全息投影或VR虚拟现实的未来,会是这样的吗?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超级电脑
超级计算机一直是人类的梦想,在每个时代的科幻电影中一定会有台远超当时人类认知的计算机,或为人类执行各种艰难的任务,或倒戈相向与人类为敌。最经典的莫过于《终结者》中的天网系统,《黑客帝国》中的“母体”,《新世界福音战士》中的MAGI。随着时代的推进,技术的发展,科幻电影中的超级电脑也越来越超级。在最新的《超体》中露西在达到100%大脑开发程度后先是变成了巨大的未来计算机,然后直接化身成了U盘,并且与万物融为了一体。
在如今这个时代,超级计算机的含义其实就是量子计算机。所谓量子计算机是一种进行量子运算的计算机,它们诞生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传统计算机中存在的不可逆操作现象,这种现象会导致计算机的能耗大幅增加,从而影响计算机运算速度。而量子计算机使用量子力学原理,可以做到计算0和1之间的多种状态,从而大幅提升速度。加拿大公司D-Wave在2007年就展示了全球首台量子计算机,并于2011年公开叫卖量子计算机,价格则是惊人的100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