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留学生发帖找陪读,月薪3-5w?!
最近社交平台上一则关于“新型陪读岗”的讨论引发关注。
有网友爆料,部分富裕家庭开始在海外招聘复合型服务人员,
岗位职能涵盖生活照料、技能陪伴甚至安全防护,被调侃为现代版“家丁”或“陪读侍从”。
图源:网络
一位知情者分享称,身边某高收入家庭为子女配备了六人服务团队,包括保姆、保镖与助理等,日常出行阵仗颇大。
这类现象背后,是部分高净值群体在全球化生活场景中催生的特殊需求。
某社交平台流传的招聘信息显示,一个兼具男保姆属性的陪读岗位开出月薪3-5万元,
但要求应聘者持有美国签证、精通双语、具备烹饪摄影剪辑等多项技能,且需为外向型人格(E型人格),需同时承担司机、管家、私人助理等多重角色。
有网友戏称,这类“全能型”岗位堪比私人定制的“生活管家”,若按服务维度折算,薪资标准或接近欧美高端家政水平。
争议声中,有人分享亲历:在美留学生群体中,为富裕同学提供宠物照料、家务清洁等有偿服务,月入轻松过万的案例并不少见。
有网友戏谑“高薪诚诱人,安全需警惕”,调侃应聘时需防范潜在陷阱。
事实上,陪读现象本身随留学潮兴起已久,但从亲属陪读转向市场化雇佣,且服务内容从单一监护延伸至“玩伴+助理+保镖”的复合形态,折射出海外生活圈层的分化。
这类岗位看似是“存量财富重新分配”的缩影——高学历青年通过技能输出进入高端服务市场,规避传统职场内卷;
但另一方面,严苛的筛选条件(如国际视野、多技能叠加)也凸显其门槛之高,本质上仍是少数人参与的“圈层游戏”。
值得关注的是,当“陪读”从家庭责任演变为商业交易,其背后的情感陪伴需求与市场化服务的边界日渐模糊。
有观察者指出,部分岗位描述中强调“外向型人格”“善于社交”,难免让人联想其职能是否超出常规家政范畴。
在跨文化语境下,这类新型雇佣关系如何规范,从业者权益如何保障,或许才是争议背后更值得探讨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