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8 09:40 来源:Vansky
办活动吸纳新血
今年圣诞节期间,温市华埠多家社团举办多种庆祝活动。但在很多活动现场,只见华社成员多数是年长一辈的华侨,很少有年轻人的身影,这种现象令很多华社侨领担心社团出现接班问题。龙冈公所和洪门组织都表示,希望通过一些体育会、健康舞等活动,来吸引年轻华人加入华埠社团。
龙冈公所的胡淑馨成为公所会员已近50年,她星期日受访时表示,华埠1970至1990年代人气很旺,许多人想买地道华人货品都会来华埠。民众也很积极加入社团,令社团很活跃。但过去的10多年以来,华埠不再有以前的吸引力,许多华人商铺在华埠以外也可找到。因此,来华埠购物消遣的人愈来愈少,社团吸纳新会员就更成为问题。
龙冈公所理事长关泽操也表示,早期 移民的老一辈华侨,多数是单身来到加拿大。他们人在他乡,很需要找到一个集体,所以很热情地参与华埠社团。现时的新移民,经济背景不同,而且多数是家庭移民,对于社团的热情就较弱。
为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洪门组织主委郑炯光表示,洪门体育会有舞狮和中国功夫等课程,成功吸引一些本地年轻华人。他们也曾经代表洪门参加节庆巡游,洪门还计划组建排球队,务求吸引更多年轻人来华埠。胡淑馨也指出,很多妇女喜欢跳健康舞,这些活动也会吸引一些新移民的加入。
侨团管理层 喜见接班人 土生谭圣佑 乐意传承
令人欣喜的是,也有年轻华裔子弟加入社团工作,谭圣佑就是其中一位。他认为,华埠社团有些会务,需要找年轻人来做。
谭圣佑今年31岁,是土生土长的温市青年。他现从事财经行业,工作之余逢周四和星期日早上,他会前往华埠昭伦公所,教授华裔小童舞狮、击鼓和中国武术。他还有一个头衔,就是昭伦公所理事会成员,也是25个理事中唯一的年轻人,而其他成员年龄都在70岁以上。
理事会其他成员均年逾70
他表示,自己曾有3位亲属在昭伦公所居住,包括祖父母和姨婆。谭圣佑四五岁时就在士达孔拿(Strathcona)读小学时起,父母就经常把他带到昭伦公所,让他在亲戚家玩耍,从此他与昭伦公所建立深厚感情。长大后,谭圣佑希望做义工回馈社区,当昭伦公所理事长邀请他加入时,他欣然答应。
谭圣佑说:「像昭伦公所这样的社团很需要年轻人,但华埠社团中年轻人很少。」他说,温哥华一些堂所想找年轻人做社团工作,但一直找不到。
谭圣佑认为,有些工作是较适合年轻人做。他举例说,自己在昭伦公所从事财政相关工作,比如申请政府资金,还有一些与建筑工程师打交道的技术性工作等。虽然一些长者很能干,但有些工作确实由年轻人处理较适合。
他指出,令人担忧的是,现在很多年轻人忙于自己的事业,较少愿花时间为社团做义工。
梁伟安迁居华埠替街坊发声
除谭圣佑,也有其他有心人,愿意为华埠长者发声。50岁的梁伟安虽已届中年,但也热心华埠社区。约6年前,他因一个偶然机会搬入华埠居住,从此有较多机会接触华埠长者。他接受本报访时说:「见到这些弱势群体,感到很需要有人代表他们发出声音。」梁伟安最先在温市卡丽基社区中心(Carnegie Community Center) 做义工,随后参加华埠青年组织「唐人街关注组」,帮助华裔二代与年长华侨沟通。
梁伟安认为,华埠居民社区意识较强。他说,华埠外的社区居民显得较忙碌,街坊见面通常仅简单打声招呼就算了,但很多华埠居民是真正停下来,与邻居、行人或小店东主聊天。
他表示,根据自己观察,为数不多的年轻华埠居民多忙于工作,不参与华埠社区活动。他们选择住在华埠,主要原因可能是华埠距离温市中心很近,方便他们上下班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