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6月17日报道,深圳南山同富裕工业园对面的一家热干面作坊,白天闸门紧闭,半夜忙碌赶工,每晚制面2000多斤,直接供给有“深圳硅谷”之称的南山科技园。记者多个通宵蹲守暗访,发现该作坊生产环境远未达到卫生标准——面粉桶沾满污渍,成品面就在塑料膜上晾干;没有空调,工人多赤膊上阵,也未戴手套及口罩,汗水滴在面条上是常事;更有工人手抠脚后不清洗,直接接触面粉。来源:南都

5月19日晚上9点,记者按照报料人指引的路线,来到店前,晚上10点面食店正式开工。记者看到,作坊的作业面积不到20平方米,小屋内亮着一盏白色的日光灯,一台制面机器占据了大半的空间。在机器的旁边还摆放着几袋刚开封的面粉,一名工人正在往机器里面倾倒面粉。图为5月20日零点27分,作坊工人正把刚生产出来成品打包。

过了大约1小时,作坊内的几名工人陆续脱去上衣,轮班进行休息。两名工人搬出两张塑料凳,坐在作坊门口开始抽烟闲聊。记者看到,其中一名工人在抽完烟后开始用手抠脚,而另一个则用手帕擦抹额头和背后的汗液。片刻后,两名工人回到岗位上继续工作。记者看到,用手刚抠完脚的那名工人直接用手触摸面粉,将面粉倒入机器中。

由于第一批成品面尚未出炉,记者再次对作坊的周围环境进行考察。记者发现,该小吃街实际上是复式的两条街,两条街分别面向或背对着同富裕工业园。而“重庆面食”便是背对着工业园,正对的一条街上全是小餐馆,其中不乏一些面食餐馆。记者注意到,两条街的中间还暗藏着一条小巷,小巷里分布着一条砖瓦小屋,这些小屋是小吃街一些商铺的仓库。图为6月15日深夜,南都记者随执法队员进入作坊,环境卫生堪忧,面条掉在地上。

为了弄清该作坊的生产量及销路,记者佯装成买面的顾客走上前与工人进行攀谈。“你们这的面散不散卖?”记者问道。一名20岁左右的工人正坐在店门口把晾干好的面过称装袋,见记者前来买面,他抬头看了一眼,接着继续装面说:“2块钱一斤,一袋10斤,你要买的话,可以给你称。”图为6月4日4点31分,送面小货车在白石洲社区停留近半小时后,工人上车准备离开。

见对方警觉性不高,记者继续与其交谈。谈话中,记者了解到,这名小伙姓余,老家在湖北鄂州,与其余的3名工人都是老乡。去年,他们四个人租下此处开始制面生意。记者在与其闲聊中,近距离的观看了他们的生产环境。图为6月4日5点23分,送面车离开后,百货店门前陆续出现小摊,把路边的面条装进箱子,准备制作早餐。

记者看到,除去在外面看到的那些之外,在装面机器的下方还放着一个黑色的小塑料桶,里面装了些乳白色的干洗混合物,疑似是发面用的硼砂。而用来称面的小电子称的托盘上布满了污渍,在称面时,工人直接将面摆在托盘上。余姓工人告诉记者,每天他们的作坊都是晚上10点开门制面,3个多小时就能生产2000多斤面。而至于销路,小余称都是送到南山科技园,“我们都是做完了就打包好,每袋10斤,大多是给那边的一些散户。”

见记者对此有兴趣,作坊内出来一个中年男子给记者发烟闲聊起来。他颇热心的告诉记者,热干面拿回家了要马上放在冰箱里,一般能存放好几天。“想吃的时候拿出来,煮一煮加点调料就能吃了,或者凉拌也行。”这名男子自称是这里的老板,做热干面生意有好几年了。“在深圳行情一般,竞争压力太大了,”他一边跟记者抱怨一边向记者介绍运面的过程:“白天的话干不了,我们晚上做完马上就送过去,第二天早上还是很新鲜的。”

记者注意到,这名老板在抽烟时烟灰掉进了面堆里,他毫不在意的将烟灰掸掉,示意余姓工人继续装面。当记者询问该作坊是否有食品卫生安全许可证及经营许可证时,老板并没有接话,只是笑了笑。图为几个工人在没有任何卫生防护措施下徒手和面和晾晒面条。

经过多次追踪,最终记者探访了从作坊到南山科技园早餐摊的全过程。在汤粉小摊处,一名中年女子熟练的将摊位摆放好,然后拿起放在路边的两袋面倒入一个收纳盒中。记者马上前去与其交谈,其介绍这些面“都是别人送来放在那里,我们来了直接拿”,而对于货源的卫生,中年女子表示“绝对放心,都是大厂出来的,能不干净吗!”针对科技园早餐摊乱摆卖的情况,粤海街道曾进行过集中整治,然而白领们又开始抱怨无处买早餐,希望新增放心早餐档。

记者了解到,南山科技园为高新技术园区,园区有60多家上市公司,知名企业600多家,华为、中兴、腾讯、联想、三星、TCL、创维都汇聚在这里;这里还有数千家成长性高新科技企业,上班族达40多万人。众多白领在此工作,对早餐的需求量十分庞大。图为该加工作坊每天生产2000多斤面条。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些流动的早餐摊并没有被监管部门进行把控,同时早餐摊的食品来源也同样存在不规范的现象。对此,有食品安全专家表示,热干面属于可直接食用的产品,如果出现卫生不合格的情况,将直接危害到人体健康。而如果有些不法厂家通过用硼砂发面的方式牟利,对人体的危害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