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警方公开gas town持刀事件惊人视频!
二战中国战场上最好的照片以及它背后的故事
2015-05-27 07:20 来源:Vansky
下图描绘的是:1944年12月5日,一位重装在身的年仅10岁的隶属于新6军的中国少年兵。正在准备从缅甸密支那回国。参加中国对日本军队的最后一次大会战-芷江会战。
而下图则是1944年11月23日,少年兵李占宏在对着镜头微笑,那时他刚刚年满13岁,但已经入伍两年了。
战争绝不只是成人间的博弈,在70年前的那场大战里,无数的中国少年以自己的单薄之驱投入战场。本是学堂年纪的他们,却义无反顾的站在了自己的家园面前,从他们的眼神中,我们没有看到迟疑或者畏惧。何为中国少年?诚如是哉!
这张照片很有名了,但是很多人也许不知道,它是由日本人拍摄的,这张照片描绘的是,1937年,凇沪会战杨树浦阵地的激战中,中国装甲兵团第一连的一辆维克斯坦克在没有步兵的掩护下,孤独而义无反顾地冲向日军阵地。
虽然淞沪会战在现代因其战略失误而广受诟病,但所有的指责却无关士兵的勇气和荣誉,在杨树浦,在金山卫,在四行仓库,他们用自己的行为告诉了我们,何为“一寸山河一寸血”!
抗战胜利后,各地庆祝游行的照片已不鲜见,但是这张摄于1945年的新加坡,它描绘的是新加坡华人擎中华民国国旗来庆祝抗战的胜利。
在抗战期间,不仅有中华大地上华夏儿女们的浴血奋战,在遥远的南洋星洲,曾有这么一些人,他们中有商人学者,也有车夫舞女,无论行业和社会地位,在故土危难时,他们无不以自己的方式,向故国的抗战贡献自己的力量。
也许这是一张再普通不过的行军照片,但图中国旗飘扬的地方,是远离祖国的大地的领邦缅甸,他们是中国远征军,他们中的很多人,是来自当时国内大中高校的知识青年。在缅印地区的战争中,中国投入兵力40万人,伤亡近20万。
1944年,“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响遍全国,无数青年放下笔墨,投身戎马。这只自甲午战争以来第一次踏出国门的中国军队,解英军之围,挫日军凶焰,战功赫赫。出发前,戴安澜将军曾誓言不负祖国期望。他们做到了。在历时三年零三个月的缅印战事结束后,他们中的很多人最终没能回到故乡,但是故乡的人们却不会忘记,怎会忘记?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