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顿街”迎来一位大人物

希拉里竞选总部恰好坐落在纽约布鲁克林,“克林顿街”与“皮尔庞街”的交叉口。(唐家婕/摄)
竞选总部位于“皮尔庞广场”大楼,该楼拥有者雷纳特是著名篮球队布鲁克林篮网的老板之一,也是忠实的民主党捐款大户。(唐家婕/摄) 

希拉里租下了19层楼中的其中俩层作为竞选总部,一年的租金约为320万美元。(唐家婕/摄)
四月,与曼哈顿岛一桥之隔的布鲁克林高地迎来了一位“高人气”邻居——民主党总统提名候选人希拉里。
希拉里选择了位于高级地段的“皮尔庞广场”大楼,租下其中的两层作为竞选总部。这栋楼高19层、褐色外墙的大楼不特别起眼,但让人津津乐道的是,它恰好就坐落在 “克林顿街”与“皮尔庞街”的交叉口,隐隐闪现希拉里“占领布鲁克林”的气势。
“你要到希拉里大楼对吧?”在出租车报上了地址,孟加拉裔的司机Essam打趣地帮这栋楼取了新名字, “造势活动、演讲、音乐会…你懂的,越多人、越多钱。”隔着驾驶座的透明玻璃,Essam滔滔不绝地对希拉里即将带来的人潮及商机感到兴奋。此时,距离2016总统大选还有18个月。
不过,记者实地走访发现,希拉里的竞选总部设立至今,除了媒体记者、零星的抗议人士及出租车司机,很少人知道这位总统候选人的到来。
“希拉里大楼”周边,不见一面竞选旗帜或广告,原本守在总部楼下的媒体转播车,早已随着希拉里的“公路旅行”撤离。在周围联邦法院、市政府的上班族,端着咖啡、餐盒在公园里休息。有小贩应景地推出了“布鲁克林爱希拉里”T恤,但乏人问津。附近中国饭馆的吴老板忙着招呼生意,他说,“有点担心希拉里把周围的房租再炒高了。”
说布鲁克林高地是纽约“富人区”一点也不为过,纽约市政府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该区域的家庭平均净资产约近100万美元,年所得中位数约为12万美元,整整比纽约平均的5.5万美元高出一倍之多。
沿着“希拉里大楼”旁的皮尔庞街向西,坐落着整排的百年欧式红砖建筑,绿树成荫,路的尽头是可以眺望曼哈顿天际线的河岸公园。这样的黄金地段,租房子当然也不便宜,一室一厅公寓每月平均租金达3120美元。
虽然希拉里对竞选总部的各种细节保密,但美国媒体估算,以两层、面积约7000平方米的办公楼来算,她一年的租金约将高达320万美元(约1950万人民币)。
竞选总部为何选址纽约豪华地?

竞选总部位于布鲁克林高地,是著名的“富人区”。(唐家婕/摄)
布鲁克林高地与曼哈顿岛只有一桥之隔,河的对岸就是世贸中心与华尔街。(唐家婕/摄)
周边小贩应景的摆出“布鲁克林爱希拉里”T恤(唐家婕/摄)
希拉里为何选择了布鲁克林高地作为她2016年的反攻基地?“位置”当然是最大的考虑原因之一。 
布鲁克林高地与曼哈顿岛只有一桥之隔,河的对岸就是世贸中心与华尔街。(唐家婕/摄)

周边小贩应景的摆出“布鲁克林爱希拉里”T恤(唐家婕/摄)
“纽约”与希拉里关系密切,1999年,克林顿卸任总统前夕,夫妇俩花了170万美元在纽约州、距离曼哈顿约一小时车程的查帕阔镇,买房定居。2001年到2009年间,希拉里担任纽约州参议员,克林顿则在纽约市设立办公室,经营以家族的名字成立的慈善机构“克林顿基金会”。
移民人口众多的纽约向来是民主党的大票仓,2006年希拉里竞选参议员拿下67%选票,2008、2012年大选,奥巴马在纽约州分别得到超过六成的选票,2013年纽约市长选举,民主党籍的白思豪也已超过七成支持率当选。
如同2008年、2012年奥巴马选择了曾担任参议员的芝加哥、罗姆尼选择曾担任州长的波士顿、小布什选择曾担任州长的德州奥斯汀作竞选总部,希拉里也选择她的政治生涯精华地点——纽约,作为挺进白宫的基地。
“布鲁克林高地”是离曼哈顿最近的政经中心,联邦法院、纽约州属法院、和区行政中心皆坐落于此,还有公园便于举办大型活动。地铁、公交车、渡轮四通八达,对于那些长期为希拉里工作、早已落脚纽约的竞选干部而言,这个位置也甚为便利。向河的另一岸望去就是世贸中心与华尔街,不少媒体戏称希拉里离她的捐款大户:对冲基金银行家们更近了
“皮尔庞广场”(1 Pierrepont Plaza)办公楼也大有来头,“皮尔庞”家族在十九世纪活跃于美国政治及商界,在布鲁克林拥有大量地产,参与了该区的规划,使当地成为重要的发展中心。目前,这栋楼所属“森林城雷特纳”公司,该董事会执行主席雷纳特是著名篮球队布鲁克林篮网的老板之一,也是忠实的民主党捐款大户。
该楼的租户则包含了金融机构摩根士丹利、律师事务所、以及纽约东区检察总长办公室。
哪些人组成希拉里竞选团队?

竞选总部的所在地是办公中心,交通四通八达,并有公园便于举办大型活动。(唐家婕/摄)
不过,对于年轻员工来,位在高级地段的竞选总部却是沉重的负担。
除了中高阶干部,竞选总部里多半员工都是大学毕业不久、25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们来自美国各地,满怀热情,准备为希拉里打这场长达一年半的选战。
没有家室,多数的年轻员工带着一只皮箱报到,他们甚至可能还没有确定的薪水、确切的职务内容。竞选总部附近房租太高、又可能随时被派往各重点摇摆州,所以这些员工或借住朋友家的沙发、或投靠在纽约的亲戚,“多数的志愿者过着流浪的生活。”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形容。
这些年轻人为希拉里竞选的动机除了政治理想,当然也是为未来铺路。翻开奥巴马政府的内阁与幕僚名单,白宫幕僚长马克多纳、白宫发言人欧内斯特、国务院发言人玛丽哈夫…都是一路跟着奥巴马打选战的伙伴。老板当选,员工们也多能顺道一起进入政府。
希拉里在4月12日宣布参选,目前竞选团队的基本骨干已经浮现,但整个组织仍在建构阶段,总部忙著招兵买马、分工、安排职位。
以奥巴马2012年竞选连任为例,公开数据显示,在2011年4月他宣布参选的第一个月,只支付了42个人的薪资;6月,支薪员工人数增加到160人;到选举前半年,竞选总部的正职工作人数达到630人。随后,这些人员被分派往美国各州的区域办公室。2012年10月,选前一个月,整个竞选团队的支薪员工数超过4000人。
除此之外,奥巴马竞选团队还有超过三万的志愿者,他们接受专业的训练,在基层为奥巴马拉票、募款。
希拉里的四大军师都是谁?
大的团队仍在组建,但希拉里的竞选总部的几个重要角色已浮上台面,这些选举高手多系长期跟随克林顿家族的亲信,及奥巴马的得力下属。
希拉里团队的核心决策圈包含几个重要角色:竞选团队主席波德司塔、副主席 阿贝丁、竞选总干事穆克、首席战略分析师贝宁森。

波德司塔

阿贝丁

穆克
此外,穆克是公开出柜的同性恋者,这个身份对于希拉里寻求LGBT族群的选票显然有加分效果。

贝宁森
62岁的贝宁森是奥巴马2008和2012年竞选团队中的民调专家,如今在希拉里的团队中的位置比之前更为重要,提供民调意见,也就其他问题出谋划策。他有一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咨询公司,为多位州长、议员和企业提供服务。
核心幕僚之外,竞选团队大致还有几个重要部门,包含通讯公关部,部门主管Jennifer Palmieri四月起离开白宫的职位,全心投入选举。另外还有重要的财务部,主管是34岁的华裔青年Dennis Cheng,他也是希拉里核心团队唯一的华人面孔。Dennis Cheng从国务院开始跟随希拉里,后在克林顿基金会负责募款及财务工作。
数字科技部是新型选战的亮点,希拉里请到前谷歌女高管Stephanie Hannon担任总监。这个部门涵盖了各类的IT设备,网站、手机移动端、社交网络、选民投票动向分析等。
最后一个重要部门是地方组织统合主管,主要负责监督草根选民动态,尤其在选情激烈的关键州。29岁的Adam Parkhomenko接下这个重任,此前两年,他在超级行动委员会“Ready For Hillary”担任执行长,开着大巴穿梭在各摇摆州,已在地方打下深厚基础。
精力充沛的年轻人不断汇集、独挡一方的主将也已就位,接下来希拉里的目标,就是更多的竞选资金、以及更关键的——更多的支持和民心,以助推她从布鲁克林出发,一路挺进华盛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