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设计是这么一步步突破的
汽车,诞生于1895年,在20世纪的前半页中,只是在社会上流社会扮演一种豪华、尊贵地位的角色,然而在一战后,则逐渐流行开来并成为一种消费品。
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商品像汽车一样对社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而这种空前的的影响已经超出其重要经济地位的范围,更是渗透到社会的功能中。汽车让人与人,地区之间的交流更加紧密,让人们了解外面精彩的世界。同时,人的个性也因为汽车更加鲜明:人如其车。尤其是驾车风格,非常能反映出一个人的脾性。
追溯汽车一百多多年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汽车设计的风格非常多元化,有些甚至与以批量化生产的工业设计无关。我想说的是,没有“丑”与“美”的设计,一切都只关乎你自己的看法与理解。
Premoden
战前时期,汽车只是一个多功能与发动机,车灯,护板和座位等明确部件的结合体,行李箱的空间也非常小,通常只能容纳一个手提包。今天,也很难见到巨大的方盒子设计,毕竟在空气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和空动车身所造成的杰出效应让厢式车身子逐渐退出设计圈。而且在赛车场上屡次获得胜利的汽车造型也证实了流线车身的重要性,但在30年代以流线车身为卖点的比如克莱斯勒 Airflow,菲亚特 1500却是商业上的巨大失败因为这种超前的设计却让人们无法接受,即使当时的工业设计流行语言就是“曲面设计”,毕竟是第一次运用在汽车上。但这种“融合”概念即将车身的每一个元素整合为单一流线的设计语言,却持续影响着汽车设计。之后的大众 Beelte和雪铁龙 2CV跟随着这股趋势,即使是在30年代末完成的圆润车身设计却在战后取得巨大的成功。
Soft shell
1947年,美国著名工业设计工程师雷蒙·罗伊受到“融合”概念的影响,在他的其他作品如经典的可口可乐玻璃瓶、灰狗巴士等也可以看出,他善于利用圆弧曲线,设计出斯图贝克 Champion和一系列现代轿车被视为Soft shell出现的象征。甚至美国人看到出奇的后备箱设计都会笑着发问:这是什么?而这种圆润的设计理念,却有着出色的空气动力表现,在车身挡泥板之间的水平腰线也逐渐形成一种新的设计趋势。此时尾部逐渐在变大直到形成真正的后备箱,这种设计也更加适合大量生产。福特和通用随着这股潮流在1949年做出相似的设计。同时欧洲正流行所谓的Panton Side Design,罗孚,阿尔法·罗密欧,和菲亚特都率先采用了这种设计。仅仅是简单的形式,却在自造的车身上有完美地技术表现,同时最大的优势就是容易生产。毕竟,当一个新设计传到欧洲时,就将出色的功能性和美妙的设计结合在一起,这种“融合”设计在微型车上的表达就是将发动机置于后方,前方设置储物箱,得到的就是一辆称心的家用车。
Flow shell
20世纪50年代,街车与赛车之间没有明显的区分。你甚至可以在一辆家用轿车里庆祝1000英里耐力赛的胜利,所以战后欧洲许多汽车制造厂商开始着迷于提升空气动力表现和减轻车身重量,当然,高性能也应该适日常的驾驶。这时,双门豪华跑车应运而生,代表作便是由宾尼法里纳设计的最初采用一体成型车身(unibody)的Cisitalia Tipo 202 Berlinetta,简洁的线条以及紧凑的车身造就如此完美的设计。低矮且平直的引擎盖提供了良好的视线,流线的车尾,成为Flow Shell的主要特征。这个设计概念从战后一直影响欧洲的汽车设计直到70年代,甚至也适合后置发动机的初代保时捷 356。
Rocket Design/Baroque
1948年的美国,二战刚刚结束,航空技术日益发达,人类对登月充满无限的遐想,就在这个疯狂的时代,凯迪拉克的设计师哈利·厄尔在草稿上就画下天马行空的一笔,垂直尾鳍设计,就是在向二战时期著名的洛克希德 P38式轰炸机怀念致敬。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个设计仍然是惊人而优雅的。另外,在50年代初期,欧洲厂商也对尾鳍设计产生兴趣,而这更是一辆运动轿车的标志。然而实际上,火箭尾鳍设计已经成为当时那个虚浮的底特律式巴洛克汽车工业时代的象征,也只能用浮夸的时代背景的影响来解释这一持续了5年的现象,最代表性的凯迪拉克 Seris 62甚至受到猫王和玛丽莲·梦露的青睐。在1955到1959年间,美国汽车变得更豪华,更华丽,也更加的稀奇古怪即巴洛克风格,汽车设计早已跳出规则的框框,比之前更加疯狂地造更大更好的汽车已经成为美国汽车厂商炫耀自己技术的一种方式。就像Vance Packard在他的 The status seekers 中写到,对于这个每个人都拥有自己异想天开的想法却又深陷阶级矛盾的社会,这无疑给了他们展示自己狂热的内心一个最好的表达方式。这个趋势流行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也影响到欧洲的设计。不过,从60年代开始,尾鳍在一夜之间突然变小,夸张的镀铬和斑斓的色彩也开始变得低调:像是设计师已经厌弃这种风格了。
New line
为了改善外观和性能,车身开始设计得更加平直宽大以获得更低的重心。另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更多的平直的金属表面部件,在侧面的水平线贯穿并分割车身为两部分,这也成为一个重要的设计元素。即使设计的趋势朝着直线和几何造型发展,但是由于缺少传统的圆灯的替代品意味着这种设计只能与过去保持重要的联系。
Edge line
在浮夸的巴洛克后,人们开始诉求更多不同的设计。New line的又重新成为流行的元素,套上更加激进的方式,与现代汽车相比,蓝旗亚 Flaminaia Spider Amalfi就像是由极简主义者设计的,车身仅由犀利平直的线条,几近垂直的平面相交而成, Edge line旨在让汽车变得精准和具有更多的功能。在1940年,美国对车灯有严格的车灯法律:所有车只能用一种车灯即两个7英寸的圆形封闭式头灯,直到1957年,凯迪拉克,克莱斯勒推动且联邦政府同意了另一个车灯新配方:四个5又3/4英寸圆灯,而早在欧洲流行的矩形头灯却因为美国市场也不得不做出妥协,但这种设计实在是反空气动力,1962年的莲花 Elan作为第一款使用跳灯的车型。由于这种设计非常巧妙,在大灯闭合时,车身可以保持流线,减少阻力,而弹出的灯又符合美国法律,所以60年代,跳大灯在全球开始流行。而到1974年,矩形头灯才可以出现在车灯设计上,终于在前包围的设计上拥有更大的自由度。同时,设计师开始意识到实用性设计的重要性。为了营造更大的空间,车轮逐渐变小,这也逐渐成为一种摩登的设计,同时吸引到更多的隐藏客户:1964年的雷诺16就是一辆多功能的掀背车,车内还带有折叠后座,这种极具潜力的设计一直持续发展到80年代。
Wedge line
19世纪60年代,美国既然是车轮上的国家,所以是最大的市场。在美国流行的趋势甚至颁布的法律都会影响到全球的设计,但在那时,美国的法律却是反空气动力学的设计,例如刚开始汽车只能使用两个圆灯,在1957年前有的也只是数量的变化:可以使用四个圆灯,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楔形设计+跳灯在此时开始风靡全球。1961年,设计理念基于刚上任37天的斯图贝克总裁Sherwood Egbert在飞往芝加哥的飞机上的“涂鸦”,由雷蒙·罗伊带领的40天加急团队设计出第一辆量产楔形汽车Avanti,玻璃纤维车身,然而这辆车却只生产了1200辆远低于公司的期望,不久便停产了。不过略微倾斜的前悬,紧凑平直的车尾是楔形设计的主要特征,能够有效减小风阻,也成为汽车设计史上独具风格拥有重大地位的一枝奇葩。
而在此之后,经历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后,汽车设计逐渐趋向理性,偶尔任性走复古风向现实表达不满,此后厂商也形成自家独特的风格,也更加注重空气动力效应。为了符合大众的审美获得更大的销量,充满想象力的多元有趣设计也许再也难以相见,目前在我看来,“专注生产无聊汽车”的丰田却是最敢于突破,敢于打破现状的厂商,即使大部分人未能接受“铁血战士”的造型,但其他厂商却禁锢于10年前就定下的设计,也许车厂生存现状举步维艰连,曾经前CEO蒙特泽莫罗放言减产以保持法拉利的珍稀度,也决定在2019年计划增产至9000辆以满足新兴市场的需求,甚至兴建主题公园,推出手表,服装等周边产品。
也许某个元素是一家车厂的经典元素,但如果全新设计的元素在未来成为经典何尝不可,何必只是抓住前人留下的设计,保持活力才是厂商经久不息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