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油壶去采购:不提供任何包装的杂货店什么样?
Zero-waste(零垃圾或者零废弃),是近些年兴起的时尚词汇。在消费者端,它是一种前卫的消费方式,在经营者端,它是一种立意为珍惜资源、倡导新生活方式和强化其尽责的商业形象的新经营方式。
食杂店所售一切食物,完全没有任何包装,店家也不提供任何包装,不管是塑料袋、玻璃瓶还是纸板箱。
店里的食品食料是这样放着的……
油和其他液体食料是这样摆放着的……
顾客一定要自带瓶瓶罐罐和袋子盒子……
购物标配是这样的……
看着各式各样的小吃小食摆在透明罐子里,新闻姐有一种回到80年代中国农村合作社年代的感觉。那时,他们都是这样展示食品的,而且我们也是自带家伙什,比如酱油瓶、醋瓶、糖罐和搪瓷缸子。但是你一定和新闻姐一样,想问问以下问题:这样裸装的食品能卫生吗?虽然愿意支持环保,但未能脱俗地想问一下价格比平常的店是便宜还是贵?还有,我是自行车爱好者,不开车的话一大堆瓶瓶罐罐怎么带走啊?
让我们做个简单的思考:
先看看如今自家的废弃物,有多少比例是食品包装。答案一定是“大部分”。除去餐余剩余食物和纸类废物,都是些一次性的塑料瓶、塑料盒、饮料罐等等。所以,道理很简单,如果不把这些东西买回家,就少了很多垃圾产生。
人间烟火,难免关心卫生、价格,还有躲不过的搬运问题。自带的瓶罐,从个人经验来说,毕竟不如工厂处理过的干净,绝对需要加强冲洗和消毒缓解;至于食品安全,这样的环保概念一定会和“有机”、新鲜和“本地”联系在一起,食品来源不会有问题;食品裸装的价格一定会比同类有包装的价格便宜,与大包装的价格相比,估计不会有算术差距,但如果是“有机“食品,就不太好比了。搬运问题嘛,能走路尽量别开车,当然如果大规模采购还是建议别去此地,毕竟这种店面,是有“情怀”至少有理念的青年才向往的圣地。
这样的“无包装商店”运作模式也已成熟,因为在欧洲兴起已经约10年了。美国近年也有开“零废弃”店。现在看来加拿大不会落后于潮流太远了,温哥华的一位海洋生物学家已经计划在年底前开一家这样的零废弃食杂店。在正式开店前,她通过临时摊档的方式来试运行。
Brianne Miller她将要在温哥华开张的Zero Waste Market(零废弃市场),不使用包装,主要采购本地的有机种植的原料,供货商也须使用可回收容器送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