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A间的爱恨情仇!汽车尾标的数字之争
秦始皇为荣登来世埋下兵马俑,英国为立于世界科技前沿创办世博会,诺贝尔为了更有意义地分配遗产设立诺贝尔奖.....某种意义上,“虚荣”在人类发展史上还充当了兴奋剂的作用,我们为什么不能同样看待那些被改动了的车标呢?
说回汽车尾标本身,尾标最直接的作用就是显示车辆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品牌、制造厂商、汽车排量、标志性技术等等,便于人们对于车辆进行识别。就像人们社交的时候,从来是先关注名片上那个Title(头衔),而不是关心对方的身份证号一样,因为这些Title可以精炼地反映出一个人的“重要”信息。
对于车也一样,尾标就是一辆车的名片,那么怎么把名片做的好看就成为了各大汽车厂商的名利场了。名利场向来是最佳的撕逼场所,也是狗血故事的最好产地,那么下面要讲的就是BBA在最重要的C级车(中大型车)市场上的一场旷日持久的名利之争,谁胜谁负,请接着往下看。
08款奥迪A6L尾标
起初,尾标上的数字是单纯的,其主要是对应车型排量的,是2.4就写2.4,是3.2就写3.2,是4.2就写4.2 。数字代表排量,排量代表性能,性能代表价格,价格代表身份,所以这个数字的作用和军阶的作用是相似的,看车尾的数字也可以大概猜出首长的级别(这个经验曾经非常实用)。
11款宝马5系尾标
随着增压技术的普及,开始出现一些带T的尾标,比如奥迪A6L较常见的2.0T和3.0T,这本来也是无可厚非的命名方法。但是豪华品牌中奥迪最大的竞争对手宝马在逐渐偏离传统的自吸+直6黄金组合之后,依然坚持以等效排量这个概念来为车型命名。于是,在11款的BMW 5系上,就从2.5L和3.0L排量上分出了520、523、528、535这四个尾标,其中BMW 535所搭载的是一款3.0T涡轮增压发动机,性能数据和奥迪3.0T排量相当,但在数字上却占尽了便宜。(此时的奥迪A6L顶配受排量税影响已放弃使用4.2的V8发动机,取而代之的是一台3.0机械增压的V6)
12款奥迪A6L尾标
合资厂商深知中国消费者对于数字的敏感程度,否则奔驰A 250进口之后就改名A 260这事我怎么会乱说。灯厂奥迪更加不是省油的灯,手持一代名机3.0T面对宝马的挑衅怎么能忍下这口气。2012年,不知是哪位道骨仙风的奥迪市场部大神搬出了牛顿爵士玩剩下的物理学公式,以百公里加速度平均G值为参考,给车尾标识冠以30 FSI、35 FSI、50 TFSI,并注册了专利。这下子,3.0T的A6L摇身一变,就成为了50 TFSI,活活把宝马按在脚下,而奔驰恐怕是要把06款的四眼E 500挖出来才能抗衡了。
14款奔驰E级尾标
最后,作为汽车发明者的奔驰终于没按耐住,在历经了长期E 300 L带着E 260 L卧薪尝胆之后,最终也祭出一款Benz E 400 L加入到这场“争脸”的战争中来。这个400不代表排量(排量3.0L),也不代表马力(马力333hp),它只是代表一种不甘寂寞的态度。汽车泰斗也意志动摇了,那世间再也不必讲究什么约定俗成了。从此,尾标命名的老规矩彻底作废,数字的意义开始浑浊。
16款凯迪拉克CT6尾标
而近期广告铺天盖地的凯迪拉克CT6也将携28T和40T插脚挤进这个原本三足鼎立的市场,很明显,上汽通用早已深谙数字的力量,有备而来。看官们就请等着看好戏吧,这场关于数字的明争暗斗才刚刚开始。
截图来自汽车之家
最后卖一个关子给大家,不知道大家关注到没有,2.0T的A6L并没有采用G值的命名体系,这是什么原因呢?欲知事后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