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囊阴影:日系车企抹不去的污点
今天我们来挖挖一家日本汽车配件企业:高田(Takata Corporation)
一段历史
此公司的历史要追溯到1933年,一个叫高田武三的人成立高田公司,当时主要做降落伞的救生索及其他一些纺织品。
二战后第七年(1952),受美国人制造汽车安全带的启发,高田开始研究如何把自己的安全带技术应用到汽车上。1960年开始销售2点式车安全带,1976年,又开始研究安全气囊和儿童安全座椅。1987年,开始生产安全气囊。
到了2012年,高田已经在美国,墨西哥,泰国,菲律宾,新加坡设厂开分部,甚至还收购了德国著名方向盘制造商Petri AG。摩洛哥,南美乌拉圭,俄罗斯都有分公司,在韩国和某国有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
问题产生
2014年,高田在全球安全气囊上已经占了20%的市场份额,看起来形势一片大好,但是事情没那么简单。
2008年,高田的老朋友本田因为安全气囊的充压器潜在爆裂问题开始召回汽车了。
当然一个召回也不算是太大问题,熟悉车企的朋友都知道,车厂召回这种事情三天两头都有,修好了就完了。
可是高田的问题在于,召回越做越大,完全停不下来了。不光是和高田合作紧密的日系车企,连福特,BMW,克莱斯勒也陆续开始召回一些有高田气囊的车。
参议院商务委员会展示问题气囊
刚开始的时候,高田对此事的反应很常见,给美国官方(高速公路安全局,以下简称为NHTSA)提供一些“选择性的,不完全,不明确”的资料,把问题归在部分仓库的材料储存装配上,认为跟气候潮湿也有关系。
但是在14年6月,NHTSA收到了3例投诉开始调查之后,高田也没办法了,终于出来承认气囊的充压器可能会爆裂,把碎片弹到车里。换句话说就是一个车内炸弹。
右侧大幅照片里的伤者Stephanie Erdman正在出庭作证,当时她的02款Honda Civic(本田思域)在碰撞中气囊弹出碎片击中脸部。她也是100余名因气囊问题受伤的一员。
有读者可能要问了,高田是不是冤枉啊?我们都知道安全气囊充气肯定会用到类似炸药的药剂,大家都用干嘛单独说高田呢?可惜那一年,单独涉及高田气囊的案例已经达到了6死,100多伤,别家就没有。
14年11月26,NHTSA正式要求高田在全美进行大规模召回,BMW、克莱斯勒、福特、本田、马自达、日产、丰田在14年都宣布召回相关车型,涉及超过1900万辆(仅2014年)。
1900万辆是什么概念?比如大众15年因排放丑闻在全球要召回,这个数是1100万,高田的数量是它的不到两倍。高田这次事件也造成了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的召回。
具体是怎么原理呢?高田称,充压器内的湿气可能会影响内部的充气药剂,使其变得不稳定。
对于这个解释,NHTSA的看法和我们常说的“呵呵”差不多。因为到了15年11月,跟这种气囊相关的死亡人数已经从6个上升到了8个,第7个司机因撞到电线杆,碎片随气囊飞出割破颈动脉死亡。司机所在的城市并非湿润气候,而采用硝酸铵作为充气药剂的主要气囊厂商只有高田。
这个硝酸铵充气药剂又是怎么回事?在可用的气囊充气药剂中,相对于较安全的四氮唑材料,硝酸铵的成本更低,但是有一个缺点:不够稳定。NHTSA怀疑多起事故和硝酸铵有关。
除了美国,亚洲的一个案例是一名马来西亚孕妇驾驶一辆03版的本田City(本田锋范)和另一辆车相撞,一个直径2.5厘米的金属碎片刺进她的脖子,颈部严重外伤送医途中去世。孕妇的孩子在接生后2天死亡。
2015年11月3日,除了至少7000万美元的罚款之外,NHTSA要求高田要么证明硝酸铵用于气囊的安全性,要么把他们所有用硝酸铵的气囊通通召回。
紧接着陆续有车企声明将不使用高田的产品,本田停止使用高田气囊,丰田和马自达停用高田和硝酸铵有关的充压器产品,日产,福特也做了相同表示。
截止到15年12月底,NHTSA确认全球第9例和高田气囊相关的车祸死亡。
国内的影响
可能有读者想,这说的全是外国车,我们国内车简配这么常见,那我们应该不会中招吧?恭喜你想错了,其实这一危机已逐渐蔓延至中国市场,只不过还没有曝出这么严重的事故。
14年12月,本田汽车通过在华两大合资企业: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向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备案召回计划,涉及2003-2007款雅阁,12年6月至14年6月生产的艾力绅,将召回约57万辆。
15年,广本再决定自2015年7月13日起,召回2002年10月底至2007年12月底生产的部分2003-2008款飞度及2007-2008款思迪轿车,共计41万余辆。
另外,东风本田也因同样的气囊隐患召回04年2月13日至07年2月28日期间生产的CR-V,共计6万余辆。
而天津一汽丰田、东风汽车、日产中国以及郑州日产同样不能幸免,宣布将召回威驰、花冠、阳光、蓝鸟、部分进口途乐以及进口奇骏等车型,总计57万多辆。
大部分召回是日系车的原因是高田是大量日系车企的长期供货商,尤其是本田,美国事故致死的几个案例全是在本田车上发生的,这对本田可是不小的影响,15年夏天在日本国内发新车,本田已经开始明确宣传不用高田气囊。
后续
据纽约时报对本田和高田的调查,有内部员工称高田在2010年秘密资助过对气囊药剂的研究,结果出来硝酸铵不够稳定,高田认为实验做得不好,没当回事。当死伤事故发生后,消极对待质疑,而官方开始调查后才开始承认错误,最后终于要面对大规模召回和罚款。
这让作者想起08年的三鹿,其实投诉早就有,让三鹿公关掉了,后来的事情呢?大家都知道了。
另外,对于还在纠结什么后防撞钢梁的朋友们,作者要提醒一下你们真正的危险不在车屁股后面,而是在你面前的方向盘里;
打算买日系车或者已经开上日系车的朋友们赶紧核对一下自己车的年款,没修复的赶快修复了,美国的召回要2019年才完成,我们这的不定什么时候才能全做完。
另外宝马、克莱斯勒、福特进口车的车主们也注意了,下次保养的时候多个心眼儿,问问自己的气囊是什么牌子,作者只能帮你们到这了。
部分涉及召回的国外车型:
宝马:2000-2006年部分3系 01-06年M3,02-03年部分5系及M5,03-04年X5
克莱斯勒:2005-2010年300、300C、SRT8,06-10年道奇Charger,05-11道奇Dakota,04-08道奇Durango,05-08道奇Magnum,03-10部分道奇Ram 皮卡,07-08年Aspen
福特:2005-2014年野马,05-06年GT,04-06年Rangers皮卡
通用汽车:2007-2008年部分雪佛兰Silverado皮卡,07-08部分GMC Sierra皮卡 03-07庞蒂亚克(Pontiac)Vibe,05萨博9-2X
图片及新闻来源
J. Scott Applewhite,Associated Press
Kyodo News,Associated Press
Business Insider,www.rightspeak.net
Getty Images
时代周报
New York Times
Reu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