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工作也睡大街 露宿升3成 收入难追飞涨租金
克莱(右一)等公布2017年大温无家可归数据。(陈志强摄)
素里无家可归人数大升。(档案图片)
根据最新公布的数据,楼市过热,收入追不上租金飞涨,已经成为大温地区无家可归问题的主要成因。大温无家可归者之中,有22%本身是在职人士,包括全职或兼职工作者,显示工薪族负担不起居所、最终流落街头的人愈来愈多。
本年3月7日与8日,大温各市曾经派出1200名志愿工作者,对无家可归问题进行跨夜点算,其最后结果昨日在卑诗城镇联盟(UBCM)年会上作出公布。调查人员不仅探访无家可归者收容所,还在街头上进行不记名访查,初步结果在4月公布过,但完整的最后结果在昨天才公开。
该点算显示,大温地区一共有3605名无家可归者,较2014年大幅飙升30%。其中以温哥华的数字最多,达2138人,占总数的59%。紧随其后的是素里,有605人;兰里有206人;新西敏有133人。此外,华人人口比较多的列治文则有70人、本那比有69人、三联市有117人。(见表)
该访查也记录无家可归者的收入来源,大部分人收入来自政府补贴,包括福利金(42%)、残障补贴(28%)。此外,以捡拾罐瓶为生的也有15%。
但其中有22%收入来自有工作,包括全职与兼职者。其中兼职工作者占16%,全职者有6%。
过去几年间,无家可归的在职人士呈现升势,2011年只有16%,2014年有20%,今年升至22%。收容所中的无家可归者中,更有25%是在职人士,露宿街头的只有17%。
该调查也显示,大温地区的楼价房租飞涨,已经成为无家可归问题的主因。
调查人员询问无家可归者,找不到自己居所的原因是什么?其中回答瘾癖问题的人只有19%;精神问题的有10%;回答租金太贵的有50%;收入追不上的有49%。此外,因为受到歧视而找不到居所的有15%。
"租金太贵"与"收入追不上"两大原因,在上两次,也就是2011年与2014年的调查中,也是位列榜首。(见表)
虽然有些无家可归者来自其他地区,漂泊不定,这次调查发现,大部分无家可归者来自原先居住的地区。
其中16%经常居住在同一个区域;在同区居住超过10年的占34%;在同区居住5至10年的有10%;1年至5年的有18%。
满地宝市长兼大温都会局房屋问题委员会(Metro Vancouver Housing Committee)主席克莱(Mike Clay)认为,压制无家可归问题继续恶化,最明显的解决办法是增加可负担房屋的供应。他认为各级政府需要携手合作,探索各种途径,应对这一危机;包括温哥华试验并取得成功的货柜箱房屋等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