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23 09:41 来源:
进入中国的外企为了抢占资源优势,除聘用「官二代」外,还频频在华行贿。近年来,外企巨头在华频频曝出贿赂门,葛兰素史克、IBM、雅芳、强生等均难逃被罚命运。民间经济分析机构曾发布一份研究报告显示,跨国企业在华行贿事件一直呈上升趋势。
报告指,外企在中国的行贿手段归纳起来大致可分直接行贿和间接行贿两类;通常情况下,两种手段被交替使用。如美国医疗器械公司德普(DPC)从1991年开始的10余年间,向中国医生们行贿了共162.3万美元的现金,以换取产品订单(德普公司被美国相关机构以违反「反商业贿赂法」为由处以479万美元巨额罚款)。
这一粗放的行贿方式在事后被行业总结为「现金太容易被抓」,太没技术含量。因为方式简单,登记为「销售支出」的账面猫腻很快就会被公司审计人员发现。于是,帮受贿方报销车票、餐饮票等再记入账下,成为替代做法。或是直接送一些价值不高的小礼品以便走账,例如数码相机。
在2003年至2007年间,西门子公司向5家中国国有医院行贿2,340万美元,同时,西门子还通过贿赂中国部分官员,获得了价值10亿美元的地铁工程和华南地区两个总价值约为8.38亿美元的电力高压传输线项目。最终,为了结这一困扰两年多的贿赂案,西门子在2008年同意向美国与德国政府支付大约13亿美元罚金,创下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商业贿赂罚单。
除直接行贿外,还有打着赴外参观的幌子,为行贿对象提供各种出境旅游观光的机会。如2004年朗讯被曝光自2001年起,为近千人次的中国政府官员、电信运营商高管出资「访问」美国,并以「参观工厂」等为由安排前往夏威夷、拉斯维加斯等地。案发后,朗讯被美国司法部和美国证管会重罚250万美元。
而全球最大制药企业——辉瑞公司中国雇员在采取用现金「激励」行贿对象的同时,还曾以「俱乐部」或者「开药量高的医生」的名义组织会议。遭调查后,辉瑞与美国司法部和SEC达成和解协定,缴纳6,016万美元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