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美多个城市的华人20日集会游行支持华裔警员梁彼得,参加游行人数之多为多年来仅见。仅纽约一地,主办者宣布与会人数高达5万。声势浩大的游行之后,梁彼得是否有机会推翻最高面临15年刑期?客观上他还有上诉权利。3月9日截止日期前梁彼得有备案推翻原判的动议机会,如不成功法官将于4月14日公布量刑。不过多名法律界人士认为,上诉成功的机会不大。
面对争议,本案检控官汤普森表示,涉事警员的种族和民族没影响。一个无辜的人被杀害并失去生命,我们要做的就是进行全面和公正的调查,这正是我们所做的。亚裔反暴力联盟总监凯西.邓表示,不管肤色如何,每名警员都应当为行为负责。应以此为监,让致人死亡的白人警员也承担责任。她还认为那种要求撤销控罪的呼声是对受害者家属的伤害。
对于此案前景,中国政法大学刑事诉讼法教授洪道德指出,华人团体游行可能发挥一点作用,法官在最终量刑时可能会考虑社会因素,并结合梁平时履职的一贯表现,再加上他主观上非故意杀害被害者,开枪受到客观条件影响。若获得较低刑期,梁彼得可能会选择不上诉。另外梁彼得还可能与控方达成辩诉交易。
可与控方达成辩诉交易
在法庭上,法官Danny Chun表示该罪名成立,检方必须证明被告当时明知道有各种风险因素,却故意忽略这些因素导致他人死亡。对此,陪审团成员认为,梁的最大错误是「把手指放在了扳机上」,违反了警方规定。因此尽管陪审团知道梁彼得不是故意开枪,但认为这是明知风险而为,并造成了严重后果。
不过梁的支持者认为,美国近十年来都没有一位警员因为误杀被定罪,只能说梁彼得是不幸的替罪羊。美国中文网报道,对比之下,射杀无辜平民的白人警员没有受到法律制裁,而华裔警员只是因为子弹击中墙壁后的反弹,就将成为阶下囚,令人不满。「感觉梁先生像是过去错误的牺牲品」,一名美国网友这样留言。
李昌钰:现在已经太晚
曾任纽约警员总局副局长的华裔律师莫虎认为,无论是致函法官还是民众请愿,在司法程式上有两个关键点。一是争取在动议时推翻此前定罪。二是争取不要入狱。根据目前的定罪,梁彼得最轻可判3年监外看管,最重可判15年。最好能争取到最轻量刑,如果被判入狱,要马上上诉至中级法院,高级法院,甚至是联邦法院,尽量减轻此案对梁彼得未来的影响。
华裔刑侦专家李昌钰则认为,梁彼得案中,他的辩护律师没能就「为甚麽开枪」这一核心问题做好辩护,「辩护的方向是错的」。「他没有找到最好的律师和专家。」对于华人游行示威是否会改变审理结果,李昌钰认为「游行的话不会改变结果,一开始游行示威的时候应该在警察局门口」;「第二个游行要在检察官办公室门口,要求他不起诉」,但现在已经都太晚了。
同样,律师C. Aaron也认为,华裔和团体的抗议活动可能没有大作用。「我知道从梁彼得被大陪审团(grand jury)起诉到最近的宣判,华人白宫请愿、抗议、捐款等此起彼伏,但结果并没有影响到最终的判决结果,这就是美国司法独立的宗旨。按我个人的观点,与其凑钱帮他上诉,不如用来安抚被害家庭,达成某种程度的谅解,也许会对最后刑期的减少甚至缓刑有利。」
而针对华人律师认为上诉还有成功的机会,C. Aaron认为「在美国如果被陪审团定罪,老实讲上诉成功的机会很小」,「只有在法官犯了比较大的法律错误时上诉法庭才会推翻原判,如果没有法律使用问题的案子上诉法庭一般都不会受理的」。
所以,20日这一次庞大的华人游行,或许更多的作用体现在给了华人群体一个团结的契机。华裔群体要如何维护自身利益、更积极地融入美国政治,处理好种族之间的问题,这是梁彼得案之后最大的思考。
集会组织者跟进媒体报道
对很多人来说20日的全国华人挺梁彼得大示威已经圆满的画上了句号,但对于示威的组织者来说,相关工作还远远没有完成。示威结束后直到21日,组织者们再接再厉通览主流媒体的相关报道,并针对报道内容组织人力进行评论、转发,争取将示威的效力发挥到极致。
这次挺梁大示威中,数万人心怀愤怒走上街头,却没有发生任何节外生枝的事故,多亏组织者们事先细致入微的统筹安排,在为统筹这次示威专门建立起来的微信群中,组织者们事先对细节进行讨论,采纳多方位建议,在示威口号用词方面做到了表达华人诉求、同时不伤及非裔感情,一些建议体贴到提醒华人在示威中不要说中文口头语「那个」,因为这个词的发音听上去像英文的「niger」(黑鬼)。
在媒体推广方面,组织者也走出华人微信平台,通过推特、脸书等主流社交平台制造话题。示威之后,主流媒体报道纷纷出台,示威组织者们也开始在微信群中评估媒体报道并采取相应策略。20日晚,名为张宏标的组织者在微信群中发出消息,提醒众人推特上的消息不足,呼吁大家不要光顾着刷微信,争取每人上推特以#justice4liang为题发5条推文。考虑到一些华人不会用推特,Catherine Kang在示威微信群中贴出了中文版的推特简易教程,教大家如何在推特上推文和转推。
《纽约邮报》在报道中提到华人希望明年用选票让主导梁案的布鲁仑地区检察官汤普森下台,名为John Xu的组织者立即将文章链接发到微信群,呼吁群友将文章转发在推特和脸书上。
Philly.com网站上将华人挺梁示威的照片误配在一篇写有关费城地区仇恨组织数量大增的文章中马上被华人示威组织者发现,组织者们反应迅速,首先制止网友转贴此文,之后与该网站交涉,很快错用的照片就被更正。
纽约每日新闻报的记者Nathen Place的报道被认为出现与事实不符的描述和不良导向,示威组织者Carin立即表示准备写信给该报抗议,并在群里就如何措辞发起讨论。 有人也在组织者微信群中提议要在4月宣判前再搞一次游行,争取定在工作日,以便吸引更多的观者。
游行后 洛杉矶华社现内讧
虽然声援梁彼得活动落幕,不过在洛杉矶却出现不同主办单位交相指责。主办单位之一的南加华人社团「华权会」21日发布的一则微信文章显示,其社团原董事成员王湉(天天),在退出该社团后,依然打出该社团名号,组织在2月20日为梁警官发声游行活动。
华权会主席田振东21日稍晚也向记者核实该文章的内容。许多华人质疑,既然同为梁警官发声,为华裔族裔在美国社会上的权益发声,一样的热情为何要分你我。根据网络上华权会发表的文章指出,王湉曾以个人名义收来的捐赠款额,却因个人账户密码问题拖欠不上交,更在离开华权会后在网上发布消息称其是游行发起人。
据华权会消息,其社团是洛杉矶华裔良心的一面旗帜,并为华裔社区事件,包括珍宝币等做出不少努力。现该社团因在2月20日游行民众提供的免费大巴,却被「天天」在网上发表偷梁换柱领功一事感到愤怒,更是声称将会采取法律途径来对待此事。
华权会更不满的是「天天」起先是自称「洛杉矶联系人」,后来自任「北美游行总指挥部」,最后升到「全球220游行发起人」,「官越做越大」,但他前往申请的活动并未得到警方批准,才会发生20日游行示威「各唱各的调」的情况。
而据接近「天天」的人士了解,「天天」可能遇到压力,目前并未公开说明,因为他想让全球的华人都团结起来,不想让他们认为华人内部自行先开始搞分裂了,这样就打击了他的本意。而对于捐款拖欠问题,「天天」认为有些钱本来就是要捐给他的。
网络上也有许多不同角度评论,包括认为在洛杉矶这场活动已经变调,社团之间出现分裂,至少也是不团结,凸显出彼此缺乏协调、沟通和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