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说过“海归”听说过“海带”,可是你听说过“海漂”吗?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出国移民定居,如何赡养父母也就变成了一个越来越现实的问题。“海漂”老人也就随之应运而生。
谁是“老海漂”
“老海漂”通常是指那些被已经移民的子女接到海外“享福”的老人,或者为了帮助移民子女远赴海外照顾下一代的中国老人。
“老海漂”群体的日益壮大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从子女的角度来说,很多早期移民经过多年的打拼已经在海外有了稳定的生活,一方面他们不愿意放弃在国外优越的环境,另一方面国内的父母却日渐老去。工作和生活的忙碌,让经常回国照顾父母变得愈发困难,因此让父母来到自己所在国度似乎成为他们的唯一选择而他们的父母就成了“老海漂”。
其次,中国的传统父母往往有着极强的家庭观念,即使子女成家立业父母仍觉得照顾好子女及孙辈是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即使做“老海漂”也愿意。
但是,陌生的人群、不通的语言和迥异的生活习惯,这些都让他们在享受着天伦之乐的同时,感受着成为“异乡人”的寂寞。
昨日(11月5日)下午2点左右,亚特兰大几乎每一个微信群都在转发这样的一条消息:“谁的妈妈叫Zhang Xun 在亚特兰大国际机场已经停留三天。她女儿在亚特兰大,请转发”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妈妈走丢了吗?女儿一定很着急!
怀着一颗帮助老人家寻亲的心,亚特兰大华人生活网记者很快联系到了这位在亚城机场滞留多日的华裔老太太。
老人居然已经81岁高龄了,而且不通英文。根据在机场遇到老人家的网友描述,老太太虽然身体和精神上都很虚弱,却头脑清醒,口齿清晰。记者在与老太太的交流中,才慢慢发现这整个故事和自己想得完全不一样…

老太太是一名退休教师。老伴文革过世后,自己一人把女儿带大,支持女儿从清华大学毕业,并留学美国。
女儿与第一任丈夫育有一女,从一岁起就交给老人抚养。孙女12岁时,老人和孙女随女儿移民到了美国。故事到此,与很多早期留学美国的华人家庭经历都类似。老人一个人带出有出息的女儿并随女儿远离故土继续为女儿带孩子奉献余生,这是中国当今社会留守老人中常见的现象。虽然老人为子女奉献一生令人感叹,但是如果子女尽孝为父母提供力所能及的生活质量,让父母在晚年能和儿孙辈一起共享天伦,也算是苦尽甘来。可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一个故事接下来峰回路转,画风竟完全变得让人无法直视。
女儿与前夫离异后,嫁了一个美国人。新丈夫对老人很不好。平时冷言冷语,虐待是家常便饭。老人说,女婿叫她老恐龙。
女儿和女婿都是有体面工作的人,收入很高,但是却从来不为老人改善生活质量。老人在美国多年,绝少出门,哪也没去玩过,就连亚洲超市也只去过一,两次。
为了供孙女念大学,卖掉了自己在北京生活了一辈子的旧居。而孙女自打从Georgia State University 毕业参加工作后,却对老人非常的冷淡。平日不理不睬,连叫老人一声姥姥都不肯。老人在国内已经没有了住址,也没有直系亲人了。自己不通英文,也不愿意让国内的朋友知道自己的窘迫,让人看到她一生的辛劳只养出两匹白眼狼。于是老人只能一直在家里默默的承受自己一手抚养大的女儿和孙女带来的冷暴力。
心灰意冷的老人说,不想死在美国,也不想再见到漠然如路人的女儿和孙女,只想回到故土,埋在那里就好。已经六年的绿卡,在老人看来没有任何意义。
于是孙女给老人买了大韩航空11月13日回中国的飞机票。但是似乎这个年轻人一天都不想让姥姥在家多呆,机票改日期到11月6日,并早在11月3日就叫了Uber把老人送到了机场。
老人患有糖尿病,两夜没睡觉,两眼红肿。好心的机场人员给订票人留的电话打了很多次,打不通,没有人接。
如今老人在达美航空公司工作人员和另一名华人旅客的热心帮助下,住进了机场的旅店,等待6日的飞机。然而,大家都知道,在旅途的终点,她依然是无家可归。


因为她如今唯一的两个血亲,都隔着比陌生人还远的距离。老人至始至终不愿透露她女儿和孙女的姓名。
据了解,老人名叫“Zhang Xun”, 今年81岁,女儿50岁左右。其他基本情况尚不清楚。
虽然不是所有故事都像上面说到的那个这么极端,不过生活单调、孤独寂寞和缺乏归属感几乎是“老海漂”们的共同困扰。
对于华人子女而言,帮助父母排解寂寞的一个简单办法就是把自己在美国的华人朋友圈介绍给父母。移民子女在海外基本上都有稳定的华人朋友圈,无论是把父母带到朋友家做客还是邀请朋友到自己家聚会,增加父母与年龄相近背景相似的人的接触对于他们的情感疏导很有益处。当然,对于老人们而言,家人的关爱和陪伴才是他们最大的安慰。
除了社区和子女们能够付出的努力,想要真正适应在海外的生活,“老海漂”们还需要更多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多开拓渠道认识新朋友。对此,在美国工作的黄先生给出了建议,他指出,社区图书馆和华人教会是中国老人必去的地方。黄先生介绍,华人教会是结识在美中国人的最佳场所,那里聚集了许多中国人,父母要认识新朋友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