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25 09:09 来源:Vansky
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熊煌24日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月9日我国确诊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以来,目前一共确诊了5例。专家研判认为,疫情存在再次输入风险,需保持高度警惕。
2月23日,记者从国家卫计委网站了解到,浙江省新发现两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据了解,新发现的两病例为父子关系,浙江省义乌市人。父38岁,子8岁,均为浙江省首例患者的同团旅游人员。浙江省专家组根据流行病学史、病例的临床表现和检测结果,确诊两例为寨卡病毒病,根据潜伏期确定为与首例病例共同有寨卡病毒病流行地区斐济、萨摩亚旅行史,旅行期间有蚊虫叮咬史,在同一潜伏期的不同时间点发病,确定为共同暴露导致的寨卡病毒感染。
目前,两患者在义乌市某医院接受隔离治疗,体温正常,病情已明显好转。
此前,江西省、广东省和浙江省已各确诊一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自2015年5月巴西发现确诊寨卡病毒感染病例以来,目前估计有50万至150万人感染。截至2016年1月,在非洲、亚洲、美洲和太平洋岛屿上至少45个国家有寨卡病毒传播的证据。世卫组织预测,美洲有超过400万感染病例。
熊煌介绍,目前,卫生计生委组织专家组对疫情进行了研判,初步判断有三方面:一是疫情存在再次输入的风险。我国与相关国家存在比较密切的人员、货物往来,不排除疫情通过感染者或者带毒蚊虫输入。二是疫情可防可治,寨卡病毒致死率比较低,目前虽然没有针对性的特效药,但大多数病例都是可以治愈的。此外,加强传染源控制,防蚊灭蚊等综合防控措施,能够有效防范疫情的传播。三是需要保持高度警惕,因为现在随着天气转暖,我国一些地方将进入伊蚊活跃期,一旦疫情输入不排除在局部地区传播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