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华大使阮文诗在记者会上也曾专门针对媒体提出的越南联合美国、日本遏制中国发声,他明确否认此事,并称这“并非越南的对外政策,越南不会这样做”。
正值坊间盛传中越关系龃龉、越南不断向美日靠近之际,越方的一种表态毫无疑问惹人关注,而在此之前,2014年5月中越关系陷入剑拔弩张之后,越南官方实际上已一再就两国关系破裂“辟谣”。河内此举究竟是因革命情谊难以割舍还是另有考量,着实值得深思。

越南对华急变脸不只因两党关系
其一, 借由炒作中国威胁越南方面已然获利。 虽然越南方面态度有所转圜,但从现实来看,去年5月越南“工潮”失控后,越南竭力寻求与北京方面就此进行会谈的同时,并未停止对于海洋领土主权的声索。不 仅西沙阻止中国钻井平台作业的行为未停,继阮晋勇在东盟峰会上发表强硬讲话后,5月16日越籍东盟秘书长亦不顾中立的身份擅自代表东盟对华进行批评。这样 一种做法或正如观察人士指出的那样,越南此间的考量恰在于,在对华摊牌后中国继续采取强力维护主张将不再容易,而从短期现实来看,越南热炒通过国际法解决 中越问题,也确实为其将南海主张前沿向前推进赢得了部分国际舆论的支持。并且除此之外,美日等外部势力的介入也给越南带来了不少或隐含或明确的利益。
诚然越南方面反复强调并无意联合美日遏制中国,但美日 等国与越南的异常靠近显然已成不争的事实。就在中越关系因领土争端卷入危机之际,美国务院抨击该钻井平台作业,称其“属于挑衅行为、无助于维护地区和平与 稳定”,其中拉拢越南之意可谓明显。美国务卿克里(John Kerry)首先于5月19日致电越南外长,此后美国上将邓普西 (Martin Dempsey)更是在8月14日赴越,不仅成为1971年以来访问越南的首位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并为解禁对越军售描绘了一幅美好 的图景,力促进美国与越南这两个曾经的敌国之间建立军事关系。除此之外,越南副总理5月21日访问日本,再加上日本外相岸田文雄之后的访越,并称将给予越 南6艘海军船,以此提高其在南海的巡逻和侦察能力,也十分引人注目。
且在美日之外,越南总理阮晋勇的访菲以及访印行程或许 亦含深意。阮晋勇一改在起诉中国上的沉默态度,威胁用法律手段捍卫南海主张并支持此菲律宾,为自己今后或将这一问题提上日程制造了机会,并直接促进了越南 与菲律宾的靠近。在此之外,印度总理莫迪与越方达成协议,称印度未来将会协助越南的军队现代化,则愈加为越南平添“信心”。
其二,而除已从中越关系恶化之中获利外,越南此前显然没有意识到, 民族主义的悲情牌对越自身形成大的负作用已经显现,这也迫使其不得不向回撤。 从两国经贸关系角度来观,公开数据显示,尽管越南与包括美印在内的国家的关系正在逐步恢复,越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需与中国维持积极的合作关系,尤其是在 经济方面。2013年,越南进出口总额达2,642.6亿美元,与中国双向贸易额达502.1亿美元,占越南进出口贸易的五分之一,对美国双向贸易额为 314.8亿美元,对日本商品出口金额只有136.5亿美元。越南“工潮”爆发后,中国外交部5月中旬宣布从即日起已提升中国公民赴越旅游安全提示级别, 调整为“前往”,并暂停部分双边交往计划,称“中方将视形势发展,研究采取进一步措施”,无疑令越南更加吃痛。
越南希望中越关系能重回到正轨,避免给越南经济发展造 成影响,在经济因素之外,越南国内发生大规模游行示威等也必然要求越南提其高执政能力,处理好与中国的关系。虽然二战结束后,所谓“意识形态”一词已被视 为可扔进故纸堆,但从现实来观讨论这一话题实际上仍具意义。中国和越南在南海地带存在领土争议,但中国始终是越南的意识形态盟友,中共和越共作为执政党, 彼此已经在理念和方针路线上有了很多“本地化”的调整,越共在“弱王政治”和“可控民主”上的实践也令其焦头烂额,不过两党作为“共产党”的基本属性并没 出现颠覆性的变化,这也成了北京和河内时时保持亲睦的关键。比起外界对中越两国间问题非黑即白的判断,中越两党间的关系显然已成了他们难以忽略的羁绊。对 越南尤其是越共来说,对中国服软几乎是唯一的选向。与菲律宾等美日盟国不同,在基本政治制度没有大的变动,与西方关系没有根本性的改善,彻底摆脱对中国经 济的依赖之前,越南很难对中国硬到底。
并且诚然越南一直竭力打造“多元化”外交,但美日究竟 有多少可信仍有点考量,而越南更是不愿被绑在美日战车上。在很大程度上,越南当局在国际舞台上更倾向于“左顾右盼”,并努力在中、美、俄、日、印等区域大 国间寻求一个“渐进的多元外交”。也正是为了这一目标,包括越南总理阮晋勇也在2014年11月第25届东盟峰会上一改往日的“强硬”,选择缄默,并未公 然宣示越南的南海主张。在此意义上来观中越,南海或许会成为两国关系的爆点,但并显然不是二者关系的终结,而当前越南的频频“示软”亦不代表中越关系已无 掣肘, 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越南或将继续此前频频“挑战”北京底线的做法,尽可能地拓展自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