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曼玉:穿优衣库背爱马仕,没毛病~
在娱乐圈的松弛感和活人感大战中,张曼玉像是压轴登场的高手,不声不响,却以轻飘飘的、绝杀的姿态终结了比赛。
上个月,她悄悄开了小红书账号。没有预告,没有宣传,只是随手一条分享,却瞬间引发全网关注。
短短 一个月,粉丝破百万,第一条笔记点赞高达 87 万。女神不在江湖多年,依旧是顶流。▼
当被问到为什么现在开小红书账号,她依旧是那个熟悉的张曼玉, 无比坦诚:我想了很久,都想不到一个很实在的答案,可是没问题啊,很多事情都不需要答案。▼
这就是她的魅力:不刻意、不迎合,也不解释。
目前为止,她发了六个小视频,每个都像一首轻盈的诗,带着呼吸感与节奏感。镜头里的她,不是精心摆拍的产品,而是你能在街头、在午后的阳光下偶遇的张曼玉。
入驻视频由她本人亲自剪辑,大玩转场,太有意思了。好几个场景甚至梦回电影《甜蜜蜜》。▼
第二个视频里,她漫步香港街头,带大家看她最熟悉的地方。加上粤语旁白,就像看了部老电影。也难怪评论里都在说,张曼玉一来,这个世界的品位回来了。▼
第三个视频,她分享了自己平时拍摄的花,也 call back 了她的小红书简介“生命是一座花园”。33 张照片,五颜六色的花朵,瞬间把人带进大自然的怀抱。▼
第四个视频,她带大家去了波尔多。从巴黎坐火车去的她,一个人拖着大包小包,上演我出游的情景,可太熟悉了。▼
面对出行中的意外之火车轨道着火,列车硬生生延误了两小时,她依旧幽默自洽:遇到难题时,先吃饱再说!又是被曼神可爱到的一天。▼
她把第五个视频是当作七夕礼物送给大家,分享了去年在波尔多的游记。起猛了,在小红书看到张曼玉爬树了。▼
童心未眠的她,随手 rua 兔子,看得人心也软软的。▼
走在草地上,光是一个背影就已经足够动人。▼
第六个视频画风一转,张曼玉变身运动少女,大打匹克球。▼
看到张曼玉的分享,才真正明白什么叫“活力四射地老去”。她没有用力讨好,也没有营造人设,而是把最日常、最随性的自己展现出来。
不过,一直是时髦代名词的张曼玉,一上线果不其然又引起了全网求同款的热潮。她随手一件 T 恤、一条半裙、一个包,都会立刻被网友扒出链接。
最让人服气的是,她的穿衣不是刻意追潮流,而是和本人气质高度契合:松弛、自然,却又带着辨识度。就像她整个人一样,没有用力,却让人过目难忘。
服装基本上是优衣库的天下,这泼天的富贵,也是轮到优衣库来接了。▼
上下都基础,配饰就不基础。蒂芙尼 Return to Tiffany™ 系列出现的频率最高,曼神还顺便玩了一把叠戴。▼
香奈儿的项链也悄悄刷屏了,论女神到底有多带货。▼
手袋方面,则以经典款为主。
爱马仕 24/24 手袋,虽不如 BKC 那般大名鼎鼎,但由于融合经典格调和时尚运动气息,也是不少贵妇的心头好,郭晶晶也有同款。▼
香奈儿水桶包,也是张曼玉严选,轻松打造自带时髦感的日常风格。▼
GUCCI 托特包,她接连上身了两只,主打一个实用接地气。▼
LOEWE 的新宠福袋,她用以点缀沉闷的黑色系穿搭,休闲率性。▼
摇滚女孩怎么能少得了一只巴黎世家的机车包,造型酷酷的。▼
马上要满 61 岁的张曼玉,一直活得很通透清醒,她的很多言论和思想放在今天依旧有跨越时代的意义。
关于身份认同,她曾经说:
“我一生中,曾三四次在不同文化之间辗转。挺奇妙的, 无论我到哪里,人们从未把我当成他们中的一员。
17 岁时回到香港是如此,我在西方呆了十年,对他们来说我是异乡人。如今,当我再次定居香港时,我在法国度过的岁月,以及我现在想拍摄的电影类型,反而 强化了这种故土异客的疏离感。它有好的,也有不好的,让我爱恨交织。 ”
“我一生中,曾三四次在不同文化之间辗转。挺奇妙的, 无论我到哪里,人们从未把我当成他们中的一员。
17 岁时回到香港是如此,我在西方呆了十年,对他们来说我是异乡人。如今,当我再次定居香港时,我在法国度过的岁月,以及我现在想拍摄的电影类型,反而 强化了这种故土异客的疏离感。它有好的,也有不好的,让我爱恨交织。 ”
出生于香港的张曼玉,8 岁随家人移居英国,17 岁返回香港度假期间被星探相中,随后参选港姐获得亚军,从而踏入娱乐圈。对身份认同、文化差异的探索,也在张曼玉出演的角色中可以看到。
1983 年,张曼玉(右一)获得香港小姐亚军
早在 2004 年,接受法国媒体采访时,提及香港电影,她一眼就看到了未来。她说:
“控制着娱乐产业的八卦小报,利用 年轻明星卖报纸,但很快又通过批评她们的私生活和捏造丑闻来吞噬她们。对此几乎没有法律约束。
结果, 年轻女演员越来越像一次性消费品,而电影行业需要明星。你不能只让优秀的女演员拍摄像娜奥米-沃茨那样精彩的作者电影。你还需要朱莉娅-罗伯茨那样的商业巨星。如今在香港,两者都没有。她们没有机会成长,也没有机会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更何况这个行业只出产鬼片和动作喜剧。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闪耀着星光,就像一场梦。如今,香港电影不过是一个乏味的产业,我在飞机上看那些新电影,总是一样的老套路,没有任何新意。 ”
“控制着娱乐产业的八卦小报,利用 年轻明星卖报纸,但很快又通过批评她们的私生活和捏造丑闻来吞噬她们。对此几乎没有法律约束。
结果, 年轻女演员越来越像一次性消费品,而电影行业需要明星。你不能只让优秀的女演员拍摄像娜奥米-沃茨那样精彩的作者电影。你还需要朱莉娅-罗伯茨那样的商业巨星。如今在香港,两者都没有。她们没有机会成长,也没有机会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更何况这个行业只出产鬼片和动作喜剧。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闪耀着星光,就像一场梦。如今,香港电影不过是一个乏味的产业,我在飞机上看那些新电影,总是一样的老套路,没有任何新意。 ”
当下的香港电影套路重重,逐渐没落,光辉不再,也印证了张曼玉当年的话。
最近重映的电影《青蛇》,她在二十年前就说:“你真觉得《青蛇》、《新龙门客栈》比《英雄》更出色?我确实钟爱《青蛇》中蛇化少女的角色设定,但成品最终令我失望。而《英雄》吸引我之处,在于它让我得以与武侠片作别。因为我觉得我已经拍够了,不会再拍了。”
不少人都大爱的《青蛇》,在她看来,削减了原著中复杂的感情纠葛和女性意识觉醒的部分。再加上资金不足,最后成片特效潦草,让她对这部电影很失望。
电影《青蛇》
2000 年,在多伦多电影节《花样年华》的记者会上,被问到最后的镜头穿插柬埔寨,是否有政治隐喻时,她的回答异常冷静而深刻:
“因为影片一直像一个显微镜,看着世界上这两点尘埃。在显微镜下,这两个人可以很重要,但是在历史上却没有意义。到了影片的结尾,他拉远镜头,告诉我们世界很大,还有其他事情发生,他们之间发生的事情很小很个人,就像是拉远和拉近”。
“因为影片一直像一个显微镜,看着世界上这两点尘埃。在显微镜下,这两个人可以很重要,但是在历史上却没有意义。到了影片的结尾,他拉远镜头,告诉我们世界很大,还有其他事情发生,他们之间发生的事情很小很个人,就像是拉远和拉近”。
当观众还沉浸在感情纠葛时,她早就站在了更高的维度,剥离了个人纠葛,把王家卫的立意升华到了另一个境界。
这的确也很张曼玉,她从不只局限于女主角的角度,而是能跳脱个体,看到更宏大的世界。或许正因如此,她在银幕上呈现的每一个角色,都能超越小情小爱,带着一种更大的格局与重量感。
而面对精益求精的王家卫,在花了 15 个月合作《花样年华》后,私人生活严重被影响的她也是十分清醒和自我:“虽然渴望能与王家卫再度合作,但如今的我已经不再年轻,不能再为电影牺牲个人生活,人生还有其他需要优先考虑的事。”▼
电影《花样年华》
就连婚姻,她也是想得很清楚。2008 年,息影近五年的她在上《鲁豫有约》时说:“结婚是很重要,生小孩也很重要。可是要你自己真正想要,才是一件好事。不是你应该要生一个小孩,才去生小孩。”▼
2008 年,《鲁豫有约》
关于离婚,她也是淡淡地说:“我觉得那个环境不适合我,那我就要释放我自己。”▼
2008 年,《鲁豫有约》
2004 年,张曼玉凭借电影《清洁》,斩获戛纳影后。处于事业巅峰期的她,毫不意外地选择了急流勇退。在她看来,自从在戛纳获奖后,作为一名演员感到很满足:“我不再梦想获得奥斯卡奖了。我不再有那些目标了。”
电影《清洁》
2007 年,《独立报》刊登的专访《为何这位亚洲明星离银幕而去》采里,她说:
“我不想让拍电影成为我人生中唯一的职业。我想画画和作曲,这对我来说意味着一切。我必须从醒来的那一刻起就拥有音乐。我的目标是剪辑和配乐。也许我会发现自己在这方面没有天赋,但我想尝试。我还想多去旅行。”
“我不想让拍电影成为我人生中唯一的职业。我想画画和作曲,这对我来说意味着一切。我必须从醒来的那一刻起就拥有音乐。我的目标是剪辑和配乐。也许我会发现自己在这方面没有天赋,但我想尝试。我还想多去旅行。”
息影后的她,对娱乐圈毫无留恋,把目光转移到教育上。她说:
“我们已经在中国偏远农村援建了三所学校。我尤其关注女孩的教育问题,她们的受教育程度比男孩还要低,贫困家庭往往会优先选择让男孩上学,而不是女孩。这种基于男性主导的文化传统若不改变,如果女孩没有机会上学接受教育,现状就永难改善。”
“我们已经在中国偏远农村援建了三所学校。我尤其关注女孩的教育问题,她们的受教育程度比男孩还要低,贫困家庭往往会优先选择让男孩上学,而不是女孩。这种基于男性主导的文化传统若不改变,如果女孩没有机会上学接受教育,现状就永难改善。”
在张曼玉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罕见的笃定:不急于证明自己、不焦虑时间的流逝、不害怕被遗忘。她仿佛用最松弛的姿态,告诉我们一件事——真正的优雅,从来不是抓住不放,而是从容接受。
她的出现,也许正好击中了当下很多女生的痛点。我们总是被要求要漂亮、要年轻、要完美,但张曼玉用她的方式提醒我们:不必用力去对抗年龄,更重要的是让自己始终活得鲜活、自在、有趣。
所谓松弛感和活人感,不是不在乎,而是能在乎的同时,还保持轻盈。就像她说的,很多事情都不需要答案。爱自己、享受当下,就是最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