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曾经历纳粹大屠杀的知名人权斗士艾利维瑟尔(Elie Wiesel),纽约时间2日在美国纽约寓所病逝,享寿87岁。其后维瑟尔的告别式上,大约有150名犹太领袖、朋友,送他最后一程。
集中营里,一名犹太小孩无故被处以绞刑,行刑时,维瑟尔听到后头的群众发出一声微弱的叹息:『上帝在哪儿?祂在哪里?上帝到底在哪里? 』维瑟尔心中哀悼:『祂在哪儿?祂就在这里,吊在这个绞架上。 』──埃利.维瑟尔,《夜》
1928年9月30日,维瑟尔出生于罗马尼亚。二战时纳粹军队将15岁的维瑟尔关进恶名昭彰的奥斯威辛(Auschwitz)集中营。在集中营期间,维瑟尔的母亲和妹妹死于奥许维兹集中营的毒气室,父亲则饿死在布亨瓦德集中营内。美军1945年救出集中营受害者时,维瑟尔年仅17岁。他随后和幸运生还的2名姊姊在法国团聚,并在巴黎继续学业。
维瑟尔根据其于纳粹集中营,亲身经历惨痛遭遇而有幸生还的过往,撰写数十部著作,传达和平、救赎与人类尊严的想望,并在1986年获颁诺贝尔和平奖。诺贝尔基金会盛赞他为「人性的使者」、「充斥种族歧视世界中的重要精神领袖」。维瑟尔领奖时致辞:「不管世上何时何地有人类受苦受辱,一定要选边站。保持中立只会助长压迫者,而不是受害者。」
维瑟尔的作品中最为人所知的,是记述大屠杀期间,他被监禁在集中营的真实故事,而化成血泪文字的自传《夜》(Night)。 《夜》描述其和家人在纳粹集中营的惨痛遭遇,影响力和《安妮日记》齐名。维瑟尔终身致力于保存集中营历史,不让世人忘记这段血腥史。
维瑟尔去世消息传出后,各界领袖纷纷发文悼念。美国总统奥巴马则表示:「作为一个作家、演说家、人权斗士及思想家,他以小人物的力量改变这个世界,他的生命和树立的典范都在敦促大家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