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教育到底什么样?小编带你一探究竟~
近年来,随着国外教育信息渠道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多的中国家长似乎觉得 “国外的月亮”更圆——发达国家的教育公平又高质,发达国家的学生和家长没有学业之忧,学生能够快乐、轻松地进入大学,成为社会精英。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从学生到学校,从区域到国家,世界各国都存在考核与竞争,发达国家也不例外。例如,美国的公立学校有打分和排名,家长也要面临择校和搬迁的问题;日本的学生要在节假日赶往补习班,以保证优秀的学业成绩;英国各类学校存在着“价格”和“质量”的差异与竞争,少数重点学校也有严苛的入学要求。 国外教育到底什么样?小编带你一探究竟~
美国:快乐背后竞争无处不在
提起美国基础教育的特点,很多国人的第一反应是学生没有课业之忧,家长没有择校之虞,其实并不尽然。在美国生活几年,就会发现很多与原来的刻板印象完全不同的教育现象。
择校并非个别现象
由于美国实行就近入学政策,择校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为选择社区。
购买自己的住房之前,美国家长,特别是亚裔美籍家长,会很用心地选择即将居住的社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考虑因素就是社区是否拥有高质量的中小学。具体而言,美国的家长在选择新居前,会关注提供中小学教育质量信息的网站,上面列有对各州中小学教育质量做出的满分为10分的评价等级,并以此作为择校的参考依据。一般来说,拥有好学校的社区房产价格远远高于平均房产价格,但不妨碍学生家长趋之若鹜。选择社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择校。
众所周知,教育经费对于学校的质量来说至关重要,充足的教育经费意味着精良的教学设施和优秀的教师队伍。美国私立学校的经费来源主要是学生的学费、私人捐赠以及基金会资助,而公立学校的经费来源则主要是各级政府的拨款。按照美国的教育经费分担办法,基础教育阶段的公立学校经费很大一部分来源于社区的税收,所以,居民纳税多的社区的学校就能够获得比其他学校更多的教育资源,从而保证学校拥有更高的教育质量。
一般来说,好的社区拥有好的治安条件,多数居民有较高的收入,缴纳高额税收;高额税收为当地学校提供了充足的经费,使学校能够聘请高质量的师资并提供高水平的教学设施,从而保证学校较高的教育质量;反过来,高质量的学校又吸引更多高收入人群来社区定居,从而增加了税收的数量,形成了经费与质量之间的良性循环。
快乐教育只是局部表象
掩盖了很多家庭为孩子拥有光明前途付出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的事实。
美国的确存在很多随遇而安的学生,在校平均成绩(GPA,是美国学生在校的平均成绩,满分为4分,如果学生选修难度系数大的课程并通过考试,也会得到4分以上的成绩)从来没有超过3分,高中毕业之后或选择上社区大学,或选择直接工作,毫无压力轻轻松松地过日子。据笔者观察,这部分学生中,父母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西班牙裔学生占绝大多数。但是大部分美国学生,特别是亚裔美国学生,完全是另一种状态。
进入以常春藤大学(简称“藤校”)为代表的美国一流大学是众多有志学子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熟悉美国大学招生情况的人都知道,学业成绩并不是这些一流大学招生的唯一标准,学生的特长和领导能力是增加被录取砝码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能够进入心仪的大学,美国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竞赛和社会公益活动,接受各种特长训练和培养,以增强自己在申请大学时的竞争能力。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一流大学的招生要求也对美国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学生起到了指挥棒的作用。
美国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方式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参加学校里的兴趣小组或运动队,如国际象棋小组,学校篮球队等。
第二种是个人聘请教练或导师来提高孩子的特长专业素养。美国是一个崇尚竞技的国家,选择体育项目作为孩子兴趣培养的家庭比例很高,包括不少美籍华人家庭,为男孩子选择网球、游泳,为女孩子选择钢琴、舞蹈的现象十分普遍。经济条件好的家长会为孩子聘请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对孩子进行一对一的训练和培养,条件一般的家庭也会通过其他途径寻找资源为孩子提供必要的训练条件。同样,除了支付不菲的学费之外,家长依然要承担接送孩子参加比赛和演出的任务和费用。
第三种是名副其实的补习班。尽管美国大学录取学生时很看重学生的特长和领导能力,但是文化课成绩毕竟是基础和前提。为了在美国高考(SAT或ACT)等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不少美国学生都选择上专门的补习学校,因为补习学校会针对入学考试内容为学生提供讲解和模拟训练。
中小学生并非一概快乐
高中的孩子学业压力巨大,其中很多痛苦不为常人所知。
和中国一样,美国的中小学质量也并非整齐划一。尽管美国采取就近入学政策,但同一学区内,进入质量好的公立学校总是要排队很久,进入可以跨学区自主招生的优质私立学校更是要经过严格的选拔。即使幸运地进入了心仪的学校,激烈的竞争也令很多孩子不堪重负。
美国高中学生的负担本来就很重,不仅要完成规定的学业,预选大学的课程,还要继续自己的兴趣培养,进行公益活动。越是在优秀的学校里,更多出类拔萃的孩子在一起,竞争尤其激烈,其巨大的压力使有的孩子无法承重。最近连续几年,每年都有孩子选择在学校附近轻生。尽管校方采取了很多措施,家长也积极配合,但能否中止这个“魔咒”,目前还不得而知。虽然这个例子比较极端,但还是可以看到美国中学生承受的巨大压力,显然完全不是我们印象中的快乐教育的结果。
那么,为什么美国的基础教育会给人快乐教育的印象呢?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制度设计。
美国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和要求充分遵从了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尊重儿童活泼好动乐于探究的天性,给予学生大量的时间去探索和接触大自然和社会,从中获得基本常识;
在初中阶段开始,加大课业负担,通过提供选修课等方式,让学生发现并强化自己的爱好和特长,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选择空间;
在高中阶段,在提供选修课的同时提供大学预选课程,满足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需求,同时为学生开放各种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为进入大学进一步深造或就业做好准备。
另外一个原因是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鼓励孩子做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