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传奇落幕,曾改写人类定义,90岁仍奔走世界...
2025年10月1日,一则消息从美国加州传出,如微风般拂过全球:91岁的珍·古道尔博士在睡梦中安详离世。
来自世界各地的悼念汇聚成河。奥巴马感念她“为世代女性科学家开启了大门”;演员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尊崇她是“地球的真正英雄”;而在坦桑尼亚贡贝的密林深处,那些她倾注了六十多年心血研究的黑猩猩,或许仍会不时望向那条小径,等待着那位早已白发苍苍却始终步履轻快的“老友”。
1
童年的种子,非洲的召唤
一切始于一只玩具黑猩猩。父亲送给她的名为“Jubilee”的绒毛玩偶,在童年时期便点燃了她对动物的热爱。这个被亲友们担心会吓到小女孩的礼物,后来一直安静地站在她在伦敦的梳妆台上,像一个沉默的预言。
少女珍着迷于《杜立德医生》和《人猿泰山》的故事,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去非洲,为动物写书。为了这个梦想,她曾做侍应生攒钱,只为一张前往肯尼亚的船票。1957年,她踏上了非洲大陆,这趟旅程如同一把钥匙,为她打开了命运之门。

The Guardian
她结识了古人类学家路易斯·利基博士,并以其对动物的热情与非凡的耐心打动了他。尽管没有大学学位,利基却坚信,这位未经学术训练、心灵纯净的年轻女子,正是深入丛林观察黑猩猩的最佳人选。
1960年7月14日,26岁的珍·古道尔在母亲陪同下,踏入了坦桑尼亚贡贝溪国家公园的原始森林。那一刻,她自己可能也未意识到,一扇关于生命认知的全新大门,正随着她的脚步缓缓开启。

The Guardian
1960年11月4日,是科学史值得铭记的一天。珍·古道尔观察到一只她命名为“灰胡子大卫”(David Greybeard)的雄性黑猩猩,熟练地折断一根草茎,剥去叶子,将其伸进白蚁丘,耐心地“钓”取白蚁作为美食。
随后,她又看到“大卫”和另一只叫“歌利亚”的黑猩猩,会将树枝进行修饰后制成工具。这个看似简单的行为,却石破天惊。因为在那之前,科学界的共识是——“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唯一标准”。

The Guardian
珍在第一时间将这一发现用电报告知了利基博士。利基的回信充满哲思:“现在我们必须重新定义‘工具’,重新定义‘人’,或者承认黑猩猩是人类!
2
命名的力量与情感的宇宙
珍的研究方法在当时看来近乎“离经叛道”。她拒绝为黑猩猩编号,坚持为它们取名字,如“佛罗”、“菲洛”等,视它们为拥有个性、情感和独特生命的个体。这一做法遭到了学术界的质疑,认为这会损害研究的“客观性”。但珍坚信,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理解它们。
她的耐心观察最终揭示了一个丰富的情感世界:黑猩猩会拥抱、亲吻、轻拍对方的背部以示安慰,会互相搔痒嬉戏,能建立持续数十年的深厚友谊,也会因嫉妒而记仇。
她指出:“并非只有人类才具备个性、能进行理性思考,并拥有喜悦与悲伤等情感。”这种将情感与智能重新归还给动物的视角,彻底动摇了盛行数百年来基于笛卡尔“动物是机器”哲学的人类中心论,为现代动物行为学和环境保护主义伦理奠定了基石。

The Guardian
然而,丛林并非总是田园诗。珍也逐渐观察到黑猩猩社会中的阴暗面:族群间的残酷战争、同类相食的暴力,以及雌性为地位而杀害幼崽的行为。这些发现让她意识到,黑猩猩与人类共享的,不仅是智慧与温情,还有暴力的潜能。
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非洲森林被大面积砍伐,黑猩猩的栖息地急剧萎缩,非法野生动物贸易猖獗。1986年,在参加了一场灵长类研究会议后,珍震惊于全球黑猩猩面临的生存危机,她意识到,“如果我不能帮助那些依赖森林和黑猩猩而生存的人们找到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我就无法拯救黑猩猩。”

The Guardian
1977年,她创立了珍·古道尔研究所(Jane Goodall Institute),从支持贡贝的研究,扩展到全球范围的保护项目。1991年,在与坦桑尼亚一群年轻人的交流中,她发起了 “根与芽”(Roots & Shoots)环境教育项目。这个名字寓意深远:“根,向下延伸,构筑基础;芽,虽然娇嫩,却能向着阳光,冲破坚硬的砖墙。”
如今,“根与芽”已活跃在全球超过75个国家,甚至120个国家(不同来源数据),激励着无数年轻人为社区、动物和环境采取积极行动。

The Guardian
她晚年的生活节奏快得惊人,每年有近300天奔波于全球各地进行演讲,直到91岁高龄,依然如此。

The Guardian
她总是带着一只名为“H先生”的毛绒玩具猴子,这是友人赠送的礼物,陪伴她走过了28年,访问了64个国家。
3
他们走了,但留下的,比名字更长久
最近几年,我们常常在新闻里看到熟悉的名字离去的消息。那些曾经写进课本的人物、童年里仰望过的科学家和艺术家,一个个静静告别。他们一个个离去,常常让人产生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好像“我的童年、我的记忆、我的时代”正在被悄悄收起。
但仔细想想,他们留下的才是更重要的。课本给我们的是知识,他们的生命给我们的是精神。有人教我们质疑旧有的界限,有人提醒我们要对自然温柔,有人让我们看到创造和艺术的可能性。这些东西,不会随着他们的离世而消失,反而会在无数年轻人身上生根发芽。

The Guardian
所以,珍·古道尔的离去,既是一个时代的落幕,也是另一种遗产的开始。她像一座桥,连通了人类和自然,也连通了绝望与行动。她用一生证明:人类不是自然的主人,而是它的一部分。她留下的,不只是关于黑猩猩的故事,更是一种面对世界的姿态——保持好奇,保持温柔,不放弃行动。
如今,在贡贝的晨曦中,黑猩猩依然在树冠间摇曳。珍的肉身已归于尘土,但她所点燃的千万颗“根与芽”的种子,早已在全球破土而出,茁壮成长。她的一生,是对人类傲慢最有力的祛魅,她以温柔而坚定的声音告诉我们:我们并非自然的主宰,而是它的一部分。
森林会记得她,地球会记得她,而未来,将由被她启迪的我们共同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