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外投资居冠 慎防黄祸情结再来

联合国贸发组织(UNCTAD)上周发布2014年全球外来投资(FDI)统计数据,中国为全球外来投资的首要目标国;这是继2003年中国超越美国夺魁后,再次展现惊人的外资吸引力。从趋势看来,中国的这项领先有可能成为常态,不像2003年的惊鸿一瞥。
二战后有相当长的时间,外人投资集中在先进国家,约略占总数的七成,大部分以「购并」方式呈现。开发中国家虽然土地和劳动成本都低、获利率也高,但因种种风险,只吸引三成左右的外资,并以「新创」投资为主。这种现象在2008年金融海啸后,已完全改变:先进国家投资风险和获利已快速恶化,而开发中国家却快速优化,导致资金大量转往开发中国家。到2014年,居然有56%的外人投资以开发中国家为目的地,这是十年前无法想像的事。
和这项发展对应的,是中国的对外投资。依中国商务部统计,2002年中国对外投资金额为27亿美元,2013年已增至1078亿美元;中国对外投资存量已超过6600亿美元,境外中资企业数超过2.5万家,成为国际投资板块中的一股新兴力量。特别是在外资较缺乏的非洲和拉丁美洲,中国投资已成为当地期待的重要外资。
中国商务部最新统计进一步显示,2014年对外投资达1160亿美元,非金融类为1029亿美元;不仅创下新高,也让「对外投资」和「外来投资」的金额趋于平衡。若加上海外融资再投资金额,更达到1400亿美元,超过外来投资200亿美元。至此,中国成了资本净输出国。
这种发展对中国成为一个左右世局的力量而言,当然有极大的正面影响。中国企业在全球能见度大幅提升,加大了各国对中国崛起的印象,加上日益增加的国际旅游人数,让世人更重视中国国力,在国际事务上尊重中国看法并接受中国的态度,强化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说法。
例如,1月上旬北京「中拉论坛」闭幕时,习近平主席宣布将在十年内投资拉美2500亿美元;在五年内提供6000个奖学金名额、6000个来华培训名额,邀请1000位拉美政要访华,以及千位中拉青年领导人培训计画。几乎同时,参加会议的委内瑞拉总统马杜洛向外界宣布,已和中国达成协议,将获得200亿美元资金;厄瓜多财长埃雷拉也表示,已和中国签署75亿美元的五项贷款计画。
和这些发展相互一致的,是习主席在去年底亚太经合会(APEC)重申的「一带一路」,即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在十年内投资1.6兆美元在沿线的40个国家和地区,跨越中亚、南亚、中东、东南亚、南亚、北非、东非等地。可以想见,当这些计画落实之后,中国在全球各地的政经分量,将和美国二次战后推动「马歇尔计画」和协助其他地区复兴时的份量逐渐接近。人民币在国际间的兑换角色,也会从目前全球第五大货币跃升为前三大货币,和美元及欧元并列。
然而,希腊新政府日前一上台,立刻宣布中止将该国比雷埃夫斯港(Piraeus)多数股权售给中国的计画,将依照人民的利益来重新审核次向交易案,严重打击了「海上丝绸之路」计画。类似情况也出现在斯里兰卡的汉班托塔港(Hambantota),中国拥有三分之一股权,加上大量开发大型基本设施的结果,已导致当地涌现反华情绪。
这些反华的情绪可能来自「黄祸」的历史情结,但也可能来自中国仍然给予其他国家「开发中国家」、「裁员、加班、低薪」等负面印象所造成。因此,当中国在全球的能见度随著海外投资和援助扩张而提升时,带来的将会是复杂、而非单纯的正面后果,类似台海两岸交流的结果反而是统一势力消匿、独立声浪反涨。
中国政府必须正视这个问题,唯有「谨言慎行」加上真正的「泽披四海」,中国在国际投资独占鳌头的结果,才会是各方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