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他创立了全球首个大型在线交友平台Match.com,至今促成数千万段感情、婚姻甚至新生儿的诞生。然而,这位“红娘”却因自己的发明遭遇尴尬——女友通过他的网站结识新欢,最终离他而去。 1993年,30岁的克莱门从斯坦福大学毕业后,开始思考如何解决自己的婚恋难题。当时,寻找伴侣的途径仅限于报纸广告和付费电话服务,效率低且缺乏真实性。一次偶然的经历启发了他:一名女性客户通过他供职的电商公司发来邮件。当时仅有10%的互联网用户是女性,克莱门意识到,若能在虚拟空间搭建一个以女性为中心的婚恋平台,或许能打破传统交友的局限。 经过两年筹备,Match.com于1995年4月正式上线。初期,网站仅通过电子邮件传递用户扫描的照片和个人信息,但克莱门的设计理念极具前瞻性:他坚持匿名制、强调安全性,并避免涉及体重等敏感话题,转而用“体型”等委婉描述吸引女性用户。为快速扩大用户规模,他甚至要求员工、亲友注册账号,其中包括当时的女友。 这一策略成效显著。截至1996年底,Match.com用户突破10万,如今更拥有全球超3900万会员,尤其受30-40岁单身群体青睐。然而,克莱门很快尝到了“成功苦果”——女友在平台上结识他人并选择分手。尽管他坦言这是“为女性设计系统”必须付出的代价,但这场私人生活的变故仍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克莱门的创业历程充满创新与挑战。他最初构想的“电子分类广告帝国”涵盖婚恋、汽车、房产等多个领域,但最终聚焦于最具争议性的婚恋板块。为精准把握女性需求,他街头采访上百名女性,甚至邀请专家设计安全指南,例如“首次约会必须选公共场所”。1994年加入团队的弗兰·迈尔(Fran Maier)回忆,当时网站需要突破技术限制——用户需通过邮件链接访问动态网页,且多数人只能在办公室上网。 尽管初期用户增长缓慢,克莱门坚持押注互联网而非其他通信技术。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正确:随着网络速度提升和家庭电脑普及,Match.com在20年后成为市值数十亿美元的行业巨头。 如今,克莱门的个人生活已重归平静。2008年,他与妻子结婚并育有两子。这段“被自己创造的工具改变命运”的经历,成为互联网时代婚恋文化的独特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