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方慧兰辞职 杜鲁多民调新低
联邦副总理兼财政部长方慧兰12月16日在宣布秋季财政报告前闪辞,引发政坛大地震。方慧兰并非低调离开,她发公开信称杜鲁多希望她不再担任财政部长一职,这表示她已不再被信任。她也称,过去几星期和杜鲁多对加拿大未来出路的看法并不一致。
杜鲁多这棵树未倒猢狲先散,自由党政府半年内有9名内阁成员请辞,但方慧兰的「不欢而散」尤为引人瞩目,也进一步重创杜鲁多声望。
民调公司Ipsos随后发布的民调显示,73%的受访者认为杜鲁多应该辞职;53%的受访者希望提前大选,是首度有过半数民意支持提早大选。按照时程,原定2025年10月要举行联邦大选。许多自由党议员纷纷表态,希望杜鲁多下台。
因应方慧兰辞职,杜鲁多20日宣布内阁改组,其中有8名新内阁部长上任,原公共安全部长勒布朗(Dominic LeBlanc)成为新财政部长。

二、联邦财政报告显示赤字逾600亿 碳税成大选焦点
内阁大地震之际,12月16日杜鲁多政府提交秋季财政报告。原本今年春季财政预算案时,方慧兰声言要将赤字控制在401亿元,结果赤字反而暴增至619亿元。
报告指出,赤字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原住民诉讼赔偿和疫情期间津贴等额外支出,两笔支出分别达到164亿及47亿元。政府预测2024-2025年的预算平衡将降至赤字483亿元,隔一年则降至422亿元。
虽然大大偏离预算,但本财年国家债务与GDP比率仍维持在42.1%的目标。
此外,报告中积极反映出政府因应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重返白宫,包括将斥资13亿元保护边境;政府并计划在6年内斥资174亿元,投入到投资激励政策及工业生产上。
另一方面,通胀导致民怨四起时,杜鲁多政府仍坚持于4月1日调高碳税,每吨增加15元,进一步引发反弹,有7个省的省长以市民经济紧拙为由,要求推迟或完全放弃加税。取消碳税也因此成为联邦保守党党领博励治的选举主轴。

三、加拿大半年降息5次 加元频探底
央行12月再度将关键利率下调50个基点至3.25%。
通胀率回到加拿大央行设定的2%目标范围内,而加拿大11月份达到6.8%的失业率,破产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迫使央行继续调降信贷成本,6月以来已第五次降息,以便为疲软的经济及淡静的就业市场注入活力。
随着央行降息,加上联邦政局不稳定,还有特朗普关税的阴霾罩顶,在经济和政治风险的双重夹击下,加元兑美元跌跌不休,已跌破1加元不到70美仙水位,创2020年3月以来最低水平。2024年加元已累跌超过7%,创下自2018年以来的最差年度表现。

四、渥太华大幅收紧移民政策 港救生艇恐受影响
一向对移民友善的加拿大,2024年政策大转弯,渥太华宣布将永久居民人数,从2024年的48.5万人削减至2025年的39.5万人,并在2026及2027年进一步削减至38万人及36.5万人。
此前,加拿大原预计在2025及2026年分别接纳48.5万及50万名永久居民。
政策急煞主要是因为移民数量暴增,社会资源无法跟上,住房医疗交通等一团混乱;另一方面,过去几年宽松的移民政策助长了虚假申请的种种弊端,因此渥太华放缓接纳移民的脚步。移民部不仅减少临时外籍工人数量,亦收紧了留学生签证数量的上限。
根据加拿大统计局报告,2023年加拿大人口增长速度,是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最快的。去年加拿大全国人口增加了约130万。当中97.6%是移民,6成为临时居民(其中大部分是外国工人),4成是永久居民。
尽管为港人而设的「救生艇计划」不在削减范围内,但整体政策收紧仍对港人移民造成影响,有留学生称转移民的资格审查更严格,同时也因为有大量难民申请案未处理,移民部坦言,估计救生艇个案审批需时约4年。

五、特朗普尚未就任 加美关系已高度紧张
尽管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还未正式就职,已频频打脸加拿大。11月底就撂下狠话:除非加拿大和墨西哥遏制毒品和移民跨境流动,否则会在他就职当天就对两国进入美国的所有产品征收25%关税。
几天后,总理杜鲁多特别到佛州密会特朗普,一开始的消息透露双方相谈愉快,未料媒体揭露,当天晚宴期间,特朗普曾对杜鲁多表示,假如加拿大无法应对潜在关税,或可成为美国第51个州。
渥太华一度希望轻轻带过,对此解读为一个玩笑话。
但特朗普丝毫继续拿「加拿大是美国的第51州」作文章,不仅称这是个好主意,还屡称杜鲁多是加拿大州长。
面对特朗普关税威胁,各省长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并频上美国媒体谈加美关系重要性。其中,安省省长福特称,如果关税上路,加拿大应该切断对美国的能源供应。
由于杜鲁多是左倾的进步派领导人,和特朗普的保守主义大相径庭,因此特朗普和其班底成员常批评杜鲁多政府,根据民调显示,有更多加拿大人认为联邦保守党党领博励治能更好地应对特朗普政府。

六、反外国干预法通过 加中关系像走过山车
加拿大有无外国干预?由联邦法官霍格(Marie-Josee Hogue)主持的外国干预聆讯会,1月展开首阶段听证,听取数十名证词并检阅数万笔资料后,5月发布初步报告,证实的确有中国印度等外国干预联邦两次大选,但并未影响整体选举结果。9月霍格展开第二阶段聆讯,预料最终报告将于2025年初出炉。
霍格的报告进一步催生《反外国干预法》(C-70) 立法进程,就在报告公布后,杜鲁多政府随即出台法案,法案迅速获得参众两院支持,6月20日国王御准,但要等到2025年6月生效。
法案针对破坏民主进程的欺骗或秘密行为设立了有针对性的外国干预罪。例如若秘密操作企图影响民主选举过程,如候选人的提名程序;或是帮助外国特工冒充游客进入加拿大,未来这些行为都属于犯罪。该法案还修改了法律,以更好地解决外国对加拿大侨民社区成员的恐吓问题。
该法案还允许加拿大安全情报局能向除了联邦政府之外机构也披露敏感信息,以增强抵御外国干预的能力。法案中将设立外国代理人登记处,要求一些为外国政府或机构组织者游说者,需要事先登记,否则将导致经济处罚甚至刑事制裁。
不过低迷的加中关系有回温迹象,7月加拿大外长乔美兰访华会见了中国外长王毅,不仅是乔美兰2021年上任后首次访华,亦是自2017年起,访问中国的最高级加拿大官员。
此外,11月加拿大红肉产业 (Canadian Red Meat Industry)宣布在北京设立加拿大肉类倡议办公室(Canadian Meat Advocacy Office),这是红肉行业第一次在中国设立办公据点,肉品相关行业进一步希望抢攻广大的中国市场。

七、加印关系紧张 互逐外交官
加拿大总理杜鲁多和联邦官员表示,印度锡克教领袖尼贾尔(Hardeep Singh Nijjar)去年6月在温哥华遭暗杀一案,有证据证明是印度政府人员直接涉案。加拿大外交部宣布驱逐6名印度外交官,印度也作出同等报复回应,从除了加拿大召回包括印度驻加拿大高级专员(相当于大使)在内的6名外交官,也驱逐6名加拿大外交官。
加拿大和印度的贸易谈判被搁置,印度也一度暂停对加拿大发签证。
加拿大指控印度内政部长沙阿(Amit Shah)涉嫌授权在加拿大境内针对锡克分裂主义者的恐吓和谋杀活动。沙阿是印度政府的第二号人物,总理莫迪的亲信之一,是强硬派印度教民族主义者。

八、各大学出现支持巴勒斯坦营地 数月后遭拆除
因不满美国政府在以哈冲突中的立场,美国大学校园出现支持巴勒斯的反战示威运动,随后抗议浪潮蔓延到加拿大,越来越多学生在加拿大一些主要大学设立支持巴勒斯坦的营地,要求大学切断与以色列相关的公司和机构的财务和学术联系。由于抗议和紮营活动长达数月,扰乱了正常校园生活,各大学随后纷纷向法院申请禁令,最终在法庭核准下,动用保安或警察力量,软硬兼施地让扎赢者离开。

九、 2024是罢工年 邮政罢工和铁路罢工影响巨大
加拿大邮政公司(Canada Post)在邮政最忙碌的圣诞假期季节宣布罢工,从11月15日起邮政停摆,许多商家出货大受影响,不少民众的护照也被卡在邮政中心,延误了出国行程。一场罢工导致整体企业损失15亿元。最终在联邦政府出手干预下,12月17日结束罢工。逾一个月的罢工导致信件和包裹堆积如山,连圣诞卡片都无法在圣诞节前送达。
2024年堪称是罢工年。
11月还发生加拿大温哥华和满地可两大港口罢工,每天影响12亿元的货物运输,最终也是渥太华出面干预。
8月则有两大铁路公司 - 加拿大国铁 (CN) 和太平洋堪萨斯城有限公司 (CPKC) 和工会谈判破裂,导致9,300 名工程师、售票员和堆场工人暂时下岗。铁路停摆导致民众通勤受阻,货物积滞难以进出。
由于加拿大重度依赖铁路运输,罢工不只冲击加拿大经济,也对美国的跨境贸易带来严重影响,因此渥太华火速介入,依法实施有约束力的仲裁,要求劳资双方达成协议。
加拿大西捷航空6月有机械师罢工,加拿大航空则在9月闹飞行员罢工,都导致航班运作一度大震荡。

十、2024年女子球类运动抢登国际版面
2024年元旦,历史上首个女子职业冰球联盟(PWHL)正式登场,联盟共有6支球队。首场比赛于多伦多举行,由多伦多队对阵纽约队,最终纽约队以4:0击败了多伦多队。而纽约队的加拿大藉球员谢尔顿(Ella Shelton)射入了第一球,她的名字将被加载史册。
5月,北美女子职业篮球联盟(WNBA)宣布在多伦多成立加拿大首支WNBA球队 - 多伦多节奏 (Toronto Tempo),2026年将正式参与联盟的比赛。这是WNBA第14支球队,但是美国之外的第一个。此外,温哥华2025年将举办首场在美国境外举行的 WNBA 职业女子篮球常规赛,届时亚特兰大梦想队 (Atlanta Dream) 和西雅图风暴队 (Seattle Storm) 将在罗渣士体育馆 (Rogers Arena) 交锋。
女子冰球和篮球有振奋人心的消息,但女子足球却令人感到悲哀。巴黎奥运上,新西兰控诉加拿大女足工作人员利用无人机刺探她们训练过程,最终国际足球总会(FIFA)裁定加拿大队奥运分组赛积分扣6分,总教练普利斯特曼(Bev Priestman)禁赛1年。最终女足无缘挤进奥运4强赛。
来源︰星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