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又地震晃了25秒 活在加拿大到底得多不怕死!
Vansky综述,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否则视作侵权
卑诗省内陆奥卡纳根(Okanagan)地区,周六上午发生规模4.3级中强度地震,震央在奥利弗镇(Oliver)以东25公里左右,当地居民表示感到摇晃约25秒。当局并没有收到市民受伤或建筑物损毁报告。
另外,约150公里以外的华盛顿州部分地区,也感到今次发生在周六上午9时16分的地震。据加拿大地震中心报告称,地震强度4.3级,但美国地质测量局则录得4.2级。
地震测量专家贝尔德(Alison Bird)表示,卑诗奥卡纳根地区,平均一至两年发生一次类似规模的地震。
加拿大幅员辽阔,因而也自然灾害丰富。地震,龙卷风,飓风,雪灾,基本你能想到的天灾,在加拿大真是说来就来。千辛万苦漂洋过海一心追求美好生活的你们,有没有很心塞?!
但是怎么办呢,来都来了,我们能做的就只能是知此知彼,了解清楚在加拿大什么位置能遭遇到什么样的天灾。小编就给大家总结了一下地理知识,也只能帮大家到这了,你们自己往下看好。
西部,也就是咱们所在的温哥华:地震
小学课本里的《地震中的父与子》还有印象么?讲述的是在美国的一次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劝阻,冒着生命危险,怀着坚定信念,经过38小时的挖掘与种种艰辛,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13位同学的故事。赞扬了父爱的伟大与崇高。
尽管小学课文就这样潜移默化地告诉我们千万别来北美西海岸找死,冲着温哥华的美景,我们还是义无反顾的来了。
来了才发现,尼玛,在西边,地震不仅仅是灾难,简直就是宝宝们的日常啊。吃饭睡觉上厕所,地震说来就来……
在温哥华和西海岸的很多城市有一种保险,叫做地震险。而且很多时候,都会有在睡梦中被震醒的可能。
对于小编来说,还有一种迟钝,叫做在朋友圈感受地震的后知后觉。不知道有几次了,在小编还在奇怪为什么窗帘刚刚莫名其妙的摇曳了一下的时候,朋友圈就已经刷满了来自大温各地的震情直播。
公共交通不发达?对啊,天天地震,怎么挖坑建地铁?堵点就堵点……
温馨提示:平时多学注意事项,别坐电梯,别乱跑。
东南部:飓风
大家对于对十一年前的发生在美国的卡特里娜飓风仍然记忆犹新。2005年8月25日,卡特里娜飓风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登陆,8月29日破晓时分,再次以每小时233公里的风速在美国墨西哥湾沿岸新奥尔良外海岸登陆。登陆超过12小时后,才减弱为强烈热带风暴。整个受灾范围几乎与英国国土面积相当,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
不过幸好他们没有遇到严重的飓风,住在海边的三十万人一起大撤离的壮观场景,也几乎两年发生一次。
你以为飓风台风是只有热带地方才有,加拿大就可以高枕无忧?你太天真了!加拿大的天灾可全乎着呢,飓风台风也是一个都落不下的。
在加拿大的东南部,一到夏天也是会很热的,在天气上是跟热带差别不大的,所以热带灾害也不会落空的。
越是危险的飓风的名字往往越动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飓风仅以男性的名字来命名。从20世纪50年代早期开始,气象组织仅采用女性的名字按字母顺序为风暴命名。到了20世纪70年代后期,命名的方式变为男性与女性的名字互相交替 (真是政治正确呢,科科)。飓风季节的第一个飓风用首字母为“A”的名字命名,第二个飓风用首字母为“B”的名字命名,依此类推。
东南部,西南部:洪水
有飓风的地方,就会有洪水。阿尔伯塔省野火在今年受到加拿大当地以及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野火造成数十亿加元的经济损失,而其中保险公司负担了大部分房屋以及其他基础设施的重建费用。但随着加拿大夏季到来,另外一个自然灾害的威胁逐渐增加。加拿大保险调研公司Swiss Re在本周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中表示,在极端情况下,加拿大西部各省如果发生洪水,那么高达130亿加元的居民财产可能面临危险。
对应这样的天灾,我们要防范于未然。首先,在洪水多发地域,请尽量居住在高于一楼的地方。这样在洪水来袭的时候,至少你的个人财产的损失可以减到最小。
温馨提示:都快快的去买好皮划艇吧。或者躲进自家的浴缸。
东北部:极寒
加拿大除了温哥华以外地方生活过的同学们,一定对极寒和暴风雪天气深有感触。小编是北方人,虽然不是祖国的最北边,也体会过零下十几度的冬天。不过跟加拿大这个北极熊的故乡真是完全没有可比性啊。
暴雪
一场大雪过后的路边趴车位……
冬天里出门的日常……
所以遇到这种天气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这种天气里,劝大家就不要开车了,因为你可能连车门都打不开。还有记得下完雪的时候一定要及时清理门前的雪。如果一夜之后变成冰,可能你连房门也打不开了。买双雪天专用胶靴,不防水也不防滑的UGG什么的这种天气里就可以扔掉了。不要相信什么超薄超轻羽绒服,就是东北那种墨绿色军大衣最好使!屁股上还可以绑个枕头,摔倒了也不会很疼。哦,膝盖也别忘了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