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车养车都不怕 教你如何防忽悠
买车对于大多数人来讲都是一件大事情,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所以大多数购买者在买车之前,都会做足功课,上网查询车辆信息、配置,逛论坛看看车辆质量,货比三家等等。但是,做足了这些功课就能防止买车时候不被忽悠了吗?下面笔者介绍一下从一开始选车,到去4S店买车,到用车时候的维修保养都有哪些典型的忽悠,以及如何去反忽悠,让您就算是在愚人节去买车也不会发怵。
挑选爱车
大部分准备买车的人在买车之前都会有一段非常纠结的时间,或长或短。有些纠结是买国产还是合资亦或是进口,有些纠结于同级别中的多款车,更有些纠结是买轿车、SUV还是MPV,反正是相当纠结,最后终于敲定了一辆车,又要纠结买哪个配置,我也是醉了。笔者相信有相当一部分的人在挑选爱车时就已经被忽悠过,可能是被网上的信息忽悠,也可能是被身边的人忽悠。
互联网上有哪些忽悠?最典型的就是4S店发布的促销信息。
比如上图显示的信息,宝马3系限时优惠达15.46万,很多购车者就心动了,心动不如行动,果断去这家4S店买车,结果一问才知道并不是全系都优惠这么多,优惠这么多也不是现金优惠,是综合优惠,包括什么置换车补贴、赠送大礼包等等,如果你不是置换车那就没有这么大的优惠。也有些信息公布现车充足,但是实际上是支付定金后等车几个月。有些人甚至看到网上公布的低价信息驱车前往异地购车,结果扑了个空。
如何反忽悠:在看到网上信息后,一定要先打电话过去确认一下,问清楚你要买的那款车那款配置能够现金优惠多少,有没有其他附加条件。还有就是,如果是异地购车,回到你所在的城市能否上牌,这些都需要提前问清楚。
身边的人也存在忽悠吗?其实这个谈不上忽悠,倒可以说是身边的人其实也并不是那么了解车,更多时候只是人云亦云,没有在实际使用了一辆车一段时间以后对这辆车所做出的客观评价,这个评价往往才是最具实际价值的。比如说民间流传最多的:①美系车都是油老虎;②德系车皮厚耐撞;③日系车皮薄,省油。
其实,我们在评判一辆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等等,都不能以车型,更不能以国别来评判。SUV不一定比轿车安全,也不一定比轿车耗油;美系车不一定比日系车耗油等等。任何车型,任何国别都有优秀的车,当然也有很渣的车,好车就是好车,它就在那里,不管是日本造还是德国造亦或是中国造。
如何反忽悠:试驾,试驾,试驾,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这是买车之前最重要的事情,没有之一。车是买给自己的,自己说好才是真的好,别人说再多都是浮云。亲自到4S店去看车,看外形、内饰、做工等等是不是自己喜欢的,然后再试驾,去感受这辆车的行驶质感,动力输出是否达到自己的追求,总之,自己开着舒服才是最适合自己的车。
4S店买车
选定了车,然后问题来了,去哪家4S店买车呢?一般一个城市都会有多家4S店销售同一品牌的汽车,但是受到厂家的优惠政策牵制,一般来说价格优惠都差不多,那么4S店会怎么来忽悠客户买车呢?
忽悠一:买车送“大礼包”
一般来说这个所谓的“大礼包”会包括脚垫、头枕抱枕、全车贴膜、原厂导航等等,标价8000元“大礼包”,有些更是无节操到标价上万元,但其实这些“大礼包”的实际成本是非常低的,很多客户反而会觉得得到这些像是占了很大的便宜。
如何反忽悠:笔者看来,在买车时候应该多和销售磨嘴皮子,尽量在购车车款上直接减价,也就是直接现金优惠,而不是要这些华而不实的大礼包。比如说能够优惠5000元现金要远比所谓的8000元“大礼包”来得实惠,如果是同等价位现金优惠那就更不用说了,都应该选择现金优惠。
忽悠二:推荐配置
很多客户在买车时都会纠结买哪种配置,而4S店也会抓住这一点。他们通常会向客户推荐高配的车,说高配车有原厂导航、全景天窗、座椅通风加热、自动泊车等等一大堆,说得晕头转向。其实4S店的人推荐的车型往往都是厂家最走量的,也就是产量最高的那一配置车型,换句话说,4S店卖一辆这种配置的车型通常来说能够得到更多的盈利,所以他们会极力去推荐。但是在笔者看来,很多高配车型的配置在实际使用中都是用处不大的。比如说原厂导航,好不好用暂时不说,更新慢且更新麻烦,有些4S店甚至还要收费,远远不及手机导航来得方便和实惠。
如何反忽悠:笔者看来,买哪种配置我们要有自己的判断,要根据自身需求来选择。先了解清楚低中高配分别有哪些不同,然后再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判断这些不同会对自己造成哪些影响,最后判断哪种配置是最适合自己的。总之,只买对的,不买贵的才是理性的。
维修保养
好不容易买到了自己心爱的车,用车过程自然就少不了常规的保养维修,然而很多4S店在这方面也是存在不少猫腻的。
忽悠一:不在4S店保养就不能“三包”及“质保”
在买车之后,4S店都会告知客户质保期内必须到4S店来做保养维修,否则等同于放弃“三包”及”“质保”权利。这种说法在现在来说也是挺忽悠的,因为交通运输部2015年发布的《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中明确表示:“托修方有权自主选择维修经营者进行维修。除汽车生产厂家履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汽车质量‘三包’责任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制或者变相强制制定维修经营者。”也就是说,即使在质保期内,消费者也是有权选择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做维修保养。即使车子出了问题,4S店也不能不保修,因为国家质检总局补充了一个说明:“家用汽车产品不在生产者授权的4S店等保养,出现的质量问题只要与该保养没有因果关系,或者说在其他汽车4S店保养未造成损坏的,经营者不能免除三包责任。”简单来说,比如你在外面做了保养,换了机油机滤,你的车子减震器漏油了,4S店能不赔你减震器吗?肯定不能,减震器故障跟换了机油机滤有半毛钱关系吗?
如何反忽悠: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你有除了4S店以外很熟悉的同时也很信得过的维修店,可以不去4S店保养维修。质保期间,非动力总成问题仍然可以无条件找4S店索赔。其实,即使是动力总成出了问题,只要你够坚持,还是可以找4S店索赔的。
忽悠二:小病大修
去年315晚会也曝光了两个品牌的汽车4S店存在“小病大修”的现象,其实这种不讲究的4S店还是挺多的。一个很小的毛病,有时候甚至不需要更换任何零件就可以解决,4S店自己在检查后也清楚问题原因,但是却捏造一些更严重的故障来告知客户,通过更换更多的零件来达到盈利的目的,这是非常不讲究的。
如何反忽悠:针对这个问题来谈反忽悠,还是蛮为难笔者的。大多数人都不太了解汽车,更别说修车了,自己爱车出问题了就送进4S店,人家说怎么修就怎么修。但是如果非要来谈反忽悠,笔者认为选择一家信誉较高的4S店很重要。自身方面,尽量熟知汽车养护知识也很必要。
忽悠三:“小保”各种附加“服务”
这个问题相对于上面的小病大修问题就更为普遍了,反正“小保”很难做到“小”字,4S店人员想方设法都会为你增加一些服务,美言之对你的车好,其实不是。对于这个问题,笔者很有发言权,因为我爸爸就经历过多次,下面就拿其中一次经历来说明一下。下图是武汉某一汽-大众专营店对一辆1.4T速腾做的一次定期小保养收费明细单,车辆里程为1万公里左右。从明细单中可以看到,工时费高达400元,其中还包括机油道深度保养,我不知道是如何“深度”。维修备件中除了机油、机滤以外,还有所谓的高效电喷车燃油促进剂,收费148元,还有发动机清洗剂,收费150元,发动机保护剂,收费158元。笔者表示非常想说脏话,一汽-大众这个1.4T发动机是有多娇贵,要用到燃油促进剂和保护剂,才跑1万公里的车怎么需要发动机清洗剂。还有更可笑的是,居然有一项是汽车消毒液,而且收费高达195元,彻底膜拜。最后,该次1万公里小保养共计费用1645元。
如何反忽悠:定期小保养其实只需要更换机油机滤,不要听4S店的人员胡扯,如果不放心就按照保养说明书(保养手册)来做,有哪些项目就做哪些项目,我相信任何一家厂家的保养手册上绝对不会有诸如燃油促进剂、发动机清洗剂、发动机保护剂这些东西。爱车没有错,但不要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