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15 09:49 来源:
温市议会上周通过五年内再添12条单车径。议案指明在市内固兰湖桥(Granville Bridge)设单车径,直通市中心,连贯区内多条新旧径道。新计划更添甘比街(Cambie St.)径道,前往水街(Water St.)、保路街(Powell St.;保路街是华埠传统街名,可见于《大汉公报》)、哥雅街(Gore Ave.)等繁忙街道。在温市东区小商店林立的金马素街(Commercial Dr.)也将设单车径,贯串1街、百老汇及14街。
近年温市中心高楼林立,商业需求日增,人口密度飙升。原有街道难以疏导川流的车辆。市中心现再添9条单车径,恐令交通更形忙乱。日后拆除华埠佐治亚天桥(Georgia Viaduct),附近交通估计更为寸步难移。
温市长罗品信(Gregor Robertson)致力造就最绿色的城市,力挺单车代步,明修单车捷径,暗阻私人及客货车流量。在巴黎气候峰会上,温市长振振有词,高呼减少废气排放。他是加国唯一市长参与巴黎气候会议,温市纳税人与有荣焉。
彷佛三个人只有一条裤子
殊不知以单车径代替汽车通道,不独未能减少车辆往来,更延长交通繁忙时间。试想交通挤塞迫使车辆在街道滞留多五分钟,废气排放将有增无减。以单车径取代行车干道,却无改善公共交通良策,怎能有效减低汽车使用量?单车径、车道及行人路互争有限空间,无异于三个人却只有一条裤子,诚乃供求问题。
温市秋冬雨湿路滑,单车径空空静寂。原本畅通的行车道却见车龙,努力减排之声皆空言。可怜车主背负排废恶名,更须缴交车牌费、汽油税、交通税。单车使用者,却享专用径道而分文不收。厚此薄彼,公义何在?
1968年温哥华市议会以避免交通阻塞为由,禁止车辆在固兰湖街行驶,只准巴士通过。
黄金地段变为止水,五十年后尚无复当年之繁华。昔日固兰湖街上,车如流水马如龙盛况早已烟销云散。
寄望温市议会勿再拔苗助长,假环保之名为单车选民,在市内增单车径数目。单车径林立后或导致汽车道挤塞,徒增废气,且有握杀店铺商机之嫌。当务之急在于改善公共交通,增加电动巴士班次,毋使乘客在风雨中久候。这是整体市民应得的基本交通服务,更属环保城市纾缓交通排废之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