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人也喜欢车更长?只说对了一半!
最近习惯很不好,简直有成为“坑神”的趋势——很多选题的坑挖出来,资料都查好了,但是排着没来得及写。然而日前冷谈君在说客首页看到这么一篇奇文,斟酌之后还是觉得有必要插个队,把一些道理讲出来,以正视听。
因为是头条文章,想必不少车友已经读过了。此文不短,但说来说去就是这么几个事:老外也喜欢长轴,(所以)国人喜欢长轴不是价值观偏差,否定前两点的人心态和知识水平很可疑。
事情真的是如此么?虽然我完全可以说那些谁也证明不了的孤例甚至连欧美人的观点都代表不了,欧美人的观点也说明不了什么,但那样的话估计又有读者说我玩文字游戏了。“长轴距”一直是个争议话题,有些东西还是细说为好:
首先说欧美消费者多偏爱小车的确是种误会。洋人,尤其是美国人还是很喜欢大车的,比如美国车市销量冠军常年是皮卡,捷达本来是大众为了迎合美国人对三厢的喜好做出来的,最近20年SUV的风潮也是先从欧美刮起。更明显的一个现象是所有车型都在变大,现在的车型级别和30年前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比如曾经福特参加拉力赛用的是福克斯,现在是嘉年华——因为现在福克斯已经太大了;再比如90年前后的E30 3系作为当时的B级车(中型车),尺寸放到现在可能连A级(紧凑型)车都算不上。
甚至现在的微型车其实放到以前也未必小,都说smart小,但如果跟曾经那个小到连门都得放前边的伊塞塔相比,smart也是个大块头。可以说除了一些特殊场合(比如日本k-car)放大是设计领域一直以来的趋势之一。
但“大”并不能等同于“长”——世界范围内车型放大的趋势,并不等于欧美消费者就多喜欢单独增加长度。欧美市场上专门的长轴距版一直以来基本只存在于D级车(大型车),甚至改装商造普尔曼时也只拿D级车改。C级(中大型)以下车里除了少数异类像克莱斯勒300C或者荣御那样直接做成长轴的,其他很少有专门的L。当然欧美也总会有键盘侠抱怨没有中国市场上那种长轴版,但如果这个呼声实际上真那么高,车企的市场调研肯定比你先发现,欧美路上也早就铺满L了。
退一步说,就算洋人都看着长轴距眼红,也不代表那是个多合理的东西。小秦那篇文章拿“自己的欧美朋友”说事的行为,和他所批判的国内键盘侠他们印象中的欧美人说事,性质是一样的。
看到这也许你会说,长轴距也有实用的地方,比如增加的后排空间。乍一看的确如此,但这种说法仍经不起推敲。首先轴距并不是决定后排空间的唯一因素,车身类型、发动机纵置与横置、前驱与后驱/四驱很多时候对后排空间的影响远大于增加的那点轴距。觉得3系空间小,那更有效的选择显然是换个横置前驱的车型,而不是追求一个L。轴距增加带来的额外空间并不能像SUV和MPV那样让你能多带俩人,也不能像旅行车那样让你能带大件物品。
因为孩子多和自驾游盛行,欧美人也有求大的心理,但通常人家要的是空间增加而投入不怎么增加的旅行车和皮卡,或者至少是投入和空间都增加了的SUV。比如冷谈君邻居家这辆高尔夫旅行车,在国内恐怕只是在天津被烧了才能上回新闻的稀有车型,在德国本土却像标准版高尔夫一样遍地都是。
旅行车在国内市场的惨淡,其实是一个非常反映国人心态的现象:旅行车几乎不影响操控、后排头部空间巨大、能轻松带一些通常得SUV或者小货车才能带的大件货物;长轴距只是多了点腿部空间和格调、损失操控、停车变难、储物空间基本没变。在这样一个本来旅行车明显占优的选择中,国人用钱一边倒的把票投给了长轴距,你要是觉得这样很理性,那咱俩肯定有一个这些年学白上了。
也有人跟我说过国内旅行车售价太高,但其实那是因为旅行车往往是进口的,而只进口不国产恰恰是因为国内消费者对这种车型引进呼声太低,车企自然不会去白费力国产化。因为这种尴尬的现实,一些本来很好的车型在国内要么贵得离谱(比如奔驰的猎装系列),要么干脆像丰田Avensis那样,大部分国内车友听都没听说过。
而且觉得强行把车拉长就有逼格的想法本来就是一种畸形审美。C级(中大型)和B级(中型)车的原始设计往往都不是为加长考虑的,强行拉长后,车的原始比例就遭到了破坏——这让我想到某些人喝红酒,西方人千百年来开发脱糖工艺造出来的干红,他却要往里兑雪碧。冷谈君看到国内的各种L感觉和看到下边这妖孽是差不多的:
C级(中大型)车出长轴距版的始作俑者,冷谈君印象中大概是当年的A6L,但A6L这么搞还是情有可原,因为那是当年中层官员的顶级座驾,领导往往要摆谱。现在C级(中大型)和B级(中型)车的各种加长的同时,价格却越来越平民化。那些被月供和工作压得抬不起头的新车主们,谱是要摆给谁看呢?25万的车加个长,人家就能觉得你这是50万的车了?
话说回来,对于因为各种原因对加长风气持支持态度的作者,有时候必须得别人来提醒他:所谓理性,不是靠和大家反着说实现的,清醒的分析远比道听途说的观点重要。
至于国内车市长轴距的泛滥,我的结论依然是,B级、C级车长轴版距能多装的只有廉价劣质的逼格。而出来装,早晚要被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