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差 工作压力大:加拿大港二代不热衷回流
香港特区政府入境处下周一推出「输入中国籍香港永久性居民第二代」新计划,吸引在海外出生的香港移民第二代回流。多伦多大学社会学教授方伟晶表示,计划能否吸引在加国出生的香港移民第二代,还要看这项新计划相关的条件的吸引力有多大。另有青年学子表示,习惯了加拿大的优美环境,难以说服自己回到香港去承受那样狭窄的空间,以及那样大的工作压力。
入境处助理处长罗振南表示,希望吸引的人才「接受了外国文化的洗礼,属于比较年轻有为的下一代,他们来香港发展,或多或少能帮助香港整体经济发展,且有助于解决人口老化问题。」
对此多伦多大学社会学教授兼香港中文大学访问教授方伟晶表示,香港特区政府努力吸引移民海外的香港人第二代是一件好事,不过还要看这项新计划的吸引力有多大。
学者∶吸引与否看配套方案
「就是说香港的整体工作环境是否有吸引力。现在我们都知道香港的屋价非常贵,租金也很高。此外交通问题,人口密度问题,环境问题等,香港政府有没有提出一整套的配套方案,能够吸引到包括第二代海外香港人在内的优秀人才?」
方教授强调,居住问题是吸引人才最大的问题。「这些人回到香港他们住哪里?如果还有亲戚朋友可以投靠,那还好一些,如果是孤身返回,那会面临很多困难。」
如果是已经成家立业的第二代海外香港人,面临的取舍就更多。方教授指,这些人不但要解决居住问题,还要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
「在加拿大,孩子的读书根本不是问题,但回到香港,情况就很不一样了。不知道香港政府在这一点上有没有考虑到。」
今年夏天毕业的何肇展同学是在加拿大出生,但回香港成长,直到读大学时又回到加拿大。她昨日刚刚面试成功,获得了帝国商业银行的一个职位。
「我不愿回香港,虽然我妈咪还在那里。加拿大这边环境好,地方大,朋友更多,人工更高。我如果回去,还可以和妈咪住在一起,但将来根本买不起楼,连租楼都困难。」
何同学表示,她的许多香港同学留在加拿大的原因也是和她差不多,而愿意回去的同学,也主要是因为家人还在香港。

「港二代」及优化措施周一生效
降人才门槛 港入境处:非为换血
香港施政报告早前宣布取消投资移民计划,并新增措施吸引港移民第二代回流。
香港入境处昨公布「输入中国籍香港永久性居民第二代」试验计划细节,又公布3项其他输入人才或专才计划的优化措施,包括内地人才及优才留港工作2年后,若应评税入息不低于200万元,可获准一次过留港6年;经成就计分制到港的优才更可获一次过留港8年,所有新措施下周一生效。对于外界担心降低输入人才门槛,入境处强调输入内地人才并非为沟淡人口或为香港人口换血。
优才到港两年后 最多再批8年
入境处助理处长罗振南称,到港的海外及内地人才比例约8比2,截至去年底共7万名经一般就业政策到港的海外人士,占香港劳动人口约1.9%;输入内地人才计划到港的内地人共1.27万名,占劳动人口约0.4%。他否认外来人才与港人争饭碗,指外地人才不会取代香港劳动人口。
赢创业计划 无资金亦可批
一般就业计划下的投资类别,过往审批较严谨,需提交未来两年业务计划、过去一年营业额等,并能为香港经济作出重大贡献。罗称,新增渠道让「有意念、有计划但无实际资金」的初创企业家到港,若对方在政府支援计划如科技园、数码港等创业计划中胜出,处方会考虑批准其到港。据了解,如申请人未有政府支援,则需要根据过往标准审批及徵询机构专业意见。
内地人除非在递交申请前连续在海外住满一年,否则不能参加。据悉,处方不会就资金、公司规模或人手设限,因各行各业落差很大,初创企业中亦有不少「一人公司」。
立法会资讯科技界议员莫乃光称,计划欠缺客观标准,例如能创造多少职位、投资多少资金等,十分危险。
排名百大院校毕业加分
至于优才计划,在综合计分制下,若申请人毕业于4个公认的大学排名表(泰晤士、QS、上海交通大学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内首100名的院校,会获加30分;如有两年以上国际工作经验,亦可获加15分。
港二代毋须在港有工作
「输入中国籍香港永久性居民第二代计划」申请人首年毋须在港有工作,可带受养人到港,冀愈多人到港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