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到了加拿大 才知道一言不合就被罚
Vansky综述,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否则视作侵权
不管是来了加拿大多年的老移民还是刚来不久的留学生或者新移民,身在异国,都会被看成“老外”。既然是异国,肯定就有许多规则跟华人熟悉的规则是不一样的。入乡随俗,不一样的地方大家还是要多多注意,避免因为不熟悉规则而被罚了冤枉钱。
又到开学季,入境带东西要注意,有些东西能带有些东西是不能带的,入境的时候被查出来被罚钱都是小事,上了黑名单可就麻烦了。除了东西不能乱带外,带现金入境加拿大也要注意,不申报搞不好自己的钱就被海关没收了。
超额未申报将被没收
近些年,随着中国人财富的积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来加拿大留学,旅游和移民,然而不少人对于入境加拿大携带现金的规定并不十分清楚,或者说因携带现金较多申报起来麻烦等原因选择隐瞒不报。其实这种做法非常不可取,加拿大相关机构对此有明确规定,携带现金较多也可以入境,但若是瞒报被抓,那就只有被没收然后乖乖等着交罚款了。
去年没收华人申报现金近1150万加元
据加拿大国际广播电台报道,去年一年,大陆华人被加拿大海关没收的现金将近1150万加元,和2013年相比翻了一番。今年到目前为止的数字是650万,以其增长趋势来看,全年金额很可能会再创新高。
路透社记者Ethan Lou报道说,造成资金外流的原因包括人民币贬值和中国政府的反腐行动。
按照加拿大边境服务局(CBSA)的规定,涉嫌犯罪的收入和超过1万加元的未申报现金会被没收。未申报现金如果与非法活动无关,事后会发还,但当事人需缴纳250加元到5000加元的罚款。
携带现金超过1万加元要申报
据加拿大边境服务局强调,出入境加拿大时携带的货币总值达到1万加元或以上者,都必须“如实申报”。其他币种,不管是美元还是人民币,按汇率换算也不能超过1万加元。加拿大并未规定携带现金出入境的上限,证明钱的来源是否“合法合理”才是决定能否顺利通行的“最关键”因素,而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打击国际金融犯罪,严防不法分子“洗黑钱”。
这就是说,无论携带现金有多少,在法律上都是可以入境,而且加拿大政府不会征收任何费用。但携带1万及更多现金时,入关必须申报,否则一旦 查获,不仅会罚款,更可能被没收。另外,大额现金入境时,纵使申报,也可能会被详查来源,以防牵涉洗钱等 跨国犯罪。加国边境局强调,海关指的现金包括了旅行支票和银行本票。
简而言之,只要你能证明是合法所得,带多少钱入境加拿大,都没问题。
如果携带现金达到申报标准,在通关时你要做的就是:
- 到访加拿大:必须在申报卡上注明,或口头向海关人员说明。
- 离开加拿大:在安检之前,必须在机场内的边境服务局说明;如果是通过公路、船只、铁路离开加拿大,在出发前必须在就近的边境服务局说明。
所以大家在出入境加拿大的时候,如果携带现金较多,千万记得如实申报,切勿因小失大!
入境加国如果没留意海关条例规定,除了携带过量现金外,其实亦随时会误带违禁物品入境,遭到充公甚至罚款。CBSA曾特别透过中文媒体,忠告旅客入境时要如实申报,如果携带未申报限制品入境而遭查获,不但物品会被没收,同时还要面对介乎800至1,300元间的高额罚款。
搞清违禁物品清单,小心被罚钱
CBSA表示,每年夏季旅客高峰期或春节期间,海关都会加强对旅客抽检有否携带违禁品。而旅客完成入境手续后,就会有海关人员和受过不同训练的缉毒犬、缉钞犬和缉肉犬,把守"第二关卡",随时展开抽查。
牛肉干、腊鸭、鸭肫、香肠腊肉、猪尾巴等等,都是经常从亚裔旅客行李里面查获的违禁食品。由于动物制品或带来疾病,例如口蹄疫症、禽流感和疯牛病等,有些禁止带入的物品名单是经常更新的,但有些是属于基本禁止类别,如肉类产品都不可以带进加国,除非有关产品具有符合加拿大食品检验局(CFIA)标准的检疫证明。2010年曾有中国移民入境时,在一个大纸皮箱里面藏有17只新鲜大闸蟹,结果遭重罚2,000元。
携木雕制品者入境亦需出示检疫或相关文件,证明木头经过消毒处理,才可得到CBSA放行。
CBSA指旅客除需如实申报入境所携现金外,也要如实申报首饰、手袋、电子产品等物品价值。
CBSA建议旅客如不清楚所携带物品是否被限制入境,可登入网站http://www.beaware.gc.ca/english/toce.shtml浏览详情,或致电1-800-461-9999查询。
除了新来加拿大的留学生和移民,就算是来了很久的老移民也会一不注意就被罚钱。
不报税被罚200万 变非税务居民谁说了算
当下,加拿大就业环境严峻,失业率不断攀升,许多人选择回流或者回国就业。在此情况下,许多问题也开始凸显,比如报税问题。许多人想当然的认为离开了加拿大,就自动成为非税务居民,因而不再报税交税。然而现实情况却不是这样的,是否为非税务居民不是你说了算的,而是需要加拿大税务局认定的。
来自俄罗斯的移民家庭,丈夫在俄国经商,每年给加拿大的妻儿汇钱。这位丈夫离开加拿大后,以为自己和加拿大没有任何关系,相当然的将自己划分到“非税务居民”的行列,也没有进行“非税务居民”的申报以及获得加拿大税务局的认定。即使税务局曾多次给他们再加拿大的地址发信,要求交税,他也是置之不理。
然天有不测风云风云,这对夫妻后来离婚了,房子归妻子所有,在这位妻子想将房子卖掉的时候,税务局再次来信,要求妻子连利息带罚款总共交200万元。税局认为妻子既然接收了大屋,当然就要替丈夫还税。
加拿大税收制度将居民分为税务居民(Resident for Tax Purposes)和非税务居民(Non-Resident for Tax Purposes)。加拿大税收制度允许加拿大公民甚至是加拿大绿卡持有人成为非税务居民。一旦成为非税务居民,该人士如果没有加拿大境内的收入,就不需要每年申报加拿大税和缴纳加拿大的税款。
对于很多在海外的加拿大人士来说,原则上不能随便就认定自己是加拿大非税务居民。一般情况下,是需要向加拿大税务局(Canadian Revenue Agency)提交NR73表格,获得加拿大税务局的意见认定自己是否为加拿大非税务居民。这样,税务局也能够有记录,确认该人士是加拿大非税务居民。不进行申请,就贸然自己认为是加拿大非税务居民的风险是比较大的。
如今,回流到中国工作的加拿大公民和加拿大移民的数量越来越多。很多人已经和加拿大的联系比较疏远,故此申请加拿大非税务居民对于其进行税收规划,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那么究竟应该如何申请成为加拿大非税务居民呢?
加拿大非税务居民的判断标准
Non-resident for tax purpose即税务意义上的非居民,常常简称非税务居民,指的是完全切断与加拿大的居住关系,而且上个税务年度完全没有住在加拿大或者呆在加拿大的时间少于183天的特殊居民。
加拿大确定你是居民还是非居民,其主要判断准则是你在加拿大所建立的居住联系。这些居住联系包括:
一、主要显著居住联系Significant residential ties to Canada
- 在加拿大有居所a home in Canada;
- 在加拿大有配偶或同居伴侣a spouse or common-law partner in Canada;
- 在加拿大有受抚养人dependants in Canada;
二、次级居住联系Secondary residential ties
- 在加拿大有个人资产,例如汽车、家具personal property in Canada, such as a car or furniture;
- 在加拿大有社会联系,例如图书馆借书证以及各种会员资格等个人财产和社会关系social ties in Canada, such as memberships in Canadian recreational or religious organizations
- 在加拿大有经济活动,例如普通银行账户、信用卡等economic ties in Canada, such as Canadian bank accounts or credit cards
- 有加拿大驾照a Canadian driver's licence
- 加入了加拿大某省政府的医疗保险health insurance with a Canadian province or territory
另外,你在另外一个国家所保留或建立的居住联系也是用以判断你的居住状态的相关因素。
要知道的是,判断居住状态是把所有的相关因素综合在一起来看全貌,而不是只看个别单独的居住联系。比如你有上面所列举的一项或若干项居住联系,并不等于你就一定是加拿大居民。
如何申请成为非税务居民
满足了成为非税务居民的条件,递交申请表格,大概一个月后,就会收到税局对申请人身份认定的答复。值得注意的是,税局对申请人身份认定的答复是基于申请人提供的信息,如果有一天税局发现申请人不满足成为非税务居民的条件,税局会对申请人以前的税表进行全面审核,要补缴所有的税款,而且会有利息和罚金。
申请成为非税务居民时还需要最后一次报税,除了收入要申报外,还要填写全球资产清单和全球资产视同卖出的表格。全球资产清单包括全球的地产、股票、债券、股权、个人物品、收藏品等;全球资产视同卖出表格要列出清单所有财产的税务成本和离境时的价值,税局认定你成为非税务居民的当天,这些财产视同出售,增值部分需要缴交增值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