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协议落地:加拿大心里有底了
揭秘:多伦多华人雇主 违法压榨劳动力
2016-04-25 23:22 来源:Vansky
大多伦多华人及东南亚社区法援中心经过两个多月调查研究,昨天发表题为「甜酸苦辣:华裔餐馆工人的挣扎」(Sweet & Sour:The Struggle of Chinese Restaurant-Workers)的报告,指从事餐饮业的华裔员工在低工资、长工作时间及缺少安全及健康保障的环境下工作,甚至有黑工赚取3.5元时薪,显示安省在履行保护工人权益的责任方面「彻底失败」。有华裔业界指中餐馆请人难,连最低时薪都没有,根本不会有人应徵。
大多伦多华人及东南亚社区法援中心行政主任吴瑶瑶表示,在过去3年内该中心收到约600宗涉及雇主在工作场所违安省劳工法律的投诉,其中很多人从事餐饮业。该项调查主要面向从事餐馆行业的华裔工人,但回应问卷的184位工人并非全部在中餐馆工作,代表问题并非中餐馆所独有。接受调查问卷的工人来自多伦多、约克区、皮尔区及大多区其他各市镇,主要从事厨房、服务员及一般工种(帮手、洗碗、送餐、收银、接待等),这些工人大都换工率较高,有些在不同餐馆担任不同职位,讲普通话及广府话的大致各占一半。
存在普遍广泛违法现象
调查显示,餐馆业存在「普遍」及「广泛」的违反《劳工法》(Employment Standards Act)及安省《职业健康安全法》(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的现象。
工时方面,受访者声称每周工作40至50小时者占27%,50至60小时者占28%,逾60小时者占4%。合计每周工作超过40小时的情况,占全体受访者近六成。此外,工人普遍面对没有固定工作时间,或随时改变工作时间的情况。在餐馆生意不忙、不需要人手时,老板可随时让员工回家,当需要人手时,往往临时通知工人2小时内上班。
在如此高劳动强度下,工人的薪酬和福利普遍受到克扣。调查显示,受访者声称拿到安省法定最低工资只有57%,拿到加班费的只有7%,拿到法定节日工资及假日(vacation pay)工资的分别为35%,曾获取遣散费的仅11%。有20%受访者声称曾经在餐馆工作期间或离职后被老板欠薪,其中很大比例是餐馆结业时无法拿回欠薪。此外,有约30%的劳工只收到现金支薪,23%员工收到现金加支票支薪。
老板没按例缴EI及CPP费用
报告指出,通常老板是为了逃避税收,向员工支付现金工资,但引申的是老板没有按法规替员工缴交失业保险费(EI)及CPP养老金供款,日后劳工需申报这些福利时,只能领取其中一小部分。此外,现金工缺少受雇时间、工作时间及薪酬数额的完整和系统纪录,若发生劳资纠纷,劳工无法向劳工厅提供和证明这些信息,来支持追讨欠薪等合法权利。
餐馆工人的健康及安全权益,在职场受到侵害的情况亦屡见不鲜,有人受伤仍被迫工作,且大部分未向安省工伤保险局(Workplace Safety and Insurance Board,WSIB)报告。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劳工在职场上明显处于弱势,雇主可能胁迫员工不向WSIB报告,或故意拖延提交报告时间,及宣称当事人并非长期、固定员工,以减少赔偿额。
缺少就业保障亦是华裔餐馆员工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报告声称现时老板可以雇请留学生、新 、旅行者或是没有身分的人士在餐馆工作,有些仅支付每小时3.5元的人工,声称老板往往藉此威胁解雇敢于维护权益的人工,很多劳工表示自己是「可以随时被抛弃的一群」。此外,餐馆工人中很大比例对于本地的法规不了解,加上有语言沟通的困难,令他们容易成为所有劳工群体中几乎最弱势的一群。
业者:最大困难是请不到人
针对华裔餐馆从业员调查,安省华人餐馆协会会长陈勇仪表示,从他对中餐行业现状的了解看,事实上中餐业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请不到人,如果连最低时薪都给不到,根本不会有人来应徵,首先在厨房工作,除了洗碗工,技术工种会远高过最低时薪,就是餐厅的侍应,加上小费肯定也会超过最低时薪,否则人们早去做其他的工作,如超市、装修等都非常需要人,且也是对技能要求不高的体力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