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兴兴回国过节 你以为你还能适应国内生活?
Vansky综述,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否则视作侵权
假期还没有结束,许多有假可以回国的好命的人是不是还在国内吃香的喝辣的!可是,你们以为你们回国就真的可以高枕无忧的高兴了么?有没有觉得生活了那么多年的家乡怎么突然就适应不了了呢?
不要着急,有这种想法的绝不只你一个人。最近在网上流行的“回国注意事项”就是大家回国需要注意的指南之一。
可是你以为有了这个注意事项你就可以无忧无虑不用担心了?你又错了!在国内如果只是回去过个假期,短期停留可能这一个指南也就能抵挡一阵了。可是,如果你是在考虑长期回国当“海归”,那你就需要看看其他人的经验之谈了。
知乎网友:刘硕
在离开中国之前,我在中国生活了20多年,即使出国后也每年都回去一段时间,因此断然没有理由因为只是在别的国家呆了几年,回到中国就可以优越感十足地说自己“不适应”中国人的行为和处事方式。有些东西我可以不喜欢(但是很多东西其实走到哪都一个样),但完全没有不适应,不然我20多年真是白活了。
但是,我的教育和经历改变我的是看世界的角度,在离开中国前,我在这方面几乎是空白,也很少与人讨论,因此这种影响可以说是根深蒂固的。说到不适应,应该也就是这方面让我有些不适应。
当我和来自各个国家的人讨论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说的是:中国怎么样,美国怎么样,德国怎么样,巴西怎么样,肯尼亚怎么样……这个世界是多元的。
当我和中国人,尤其是当我回国后和别人讨论同样的话题时,他们会说:“国内”怎么样,“国外”怎么样。这个世界被简单粗暴地划分成了两个地域,非一即二,非此即彼。
每次我回国,当别人跟我说“国外”如何如何时,我都会一下觉得无话可说,不知如何是好。我试图跟他们解释没有“国外”这个东西,但似乎这是很难改变的。
我觉得,倘若在一个人的眼里这世界只有两种形态,当他对自己所处的形态不满,就很容易美化另一种形态,剩下的只是愤怒。而当他能够意识到到这个世界的多元化,他可能就更容易感受到每个地方不同的精彩。
知乎网友:Amos
1. 在政策和公共服务领域,对大面积政府不作为现象的失望和无能为力。
例如像交通混乱、食品安全、知识产权、环境污染等事情,国际上都有许多优秀的解决方案可以借鉴。然而一天天过去了,却不见其主动进行改善,除非糟糕到将近失控了。
2. 在国外,科学文化知识学得怎么样不知道,然而大洋彼岸关于自由、平等、博爱的价值观却被轻易的认可。
这样子回国后面对家里长辈,或是一些只从媒体上了解国家外情况的朋友们,就容易产生近乎底层的隔阂。每次看到诸如“孝顺”、“逼婚”之类的讨论,以及相关的事件,总觉得这个社会多了些急迫、少了些宽容。
3. 回国后“与世隔绝”和“使用二手货”的感觉。
不单单是墙的存在,让我们基本关在了一个自洽的体系内。更郁闷的是好多你在用的东西明明墙外有最新的发明和最好的体验,我们却被迫要在这里使用被模仿的二手货。
匿名网友:
他妈的,我刚回国的时候,到处找厕所接水喝........
知乎网友:ACEli
上个月刚回国一趟,4年没回,变化很大,但大部分都适应。
过马路是个大问题,作为行人,没有车会给你让路,还会按喇叭让你不要过马路,作为驾驶员,开车不能让人或者车,不然你想前进一下都难,到处都是插车的。
馆子已经吃不起了啊,到处都是外面很朴素,里面菜贵到死的。
高铁车站那么明亮的大理石地板,有人随地吐痰,随地扔垃圾,后面有个阿姨收拾,看的我很心痛。坐火车行李要放在视线所及,不然会被人拿走。
说话声音太大,明明就在对面,非要那么大声,还嫌我说话声音小。
表姐见了我第一面问我戴什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