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如今,监控已经无处不在。《楚门的世界》就曾描绘过这样一个世界:当你的生活成了剧场,你的人生,原来就是别人的直播。未来似乎已经成真,伴随着泛滥的真人秀和人们愈演愈烈的窥探欲。而最近,还真的有人拍了一部电影,里面全都是公共监控,并通过这些成千上万的监控,破译了一个女人不可改写的命运。“这是一部既没有摄影师又没有演员的剧情长片,本片影像全部来自公共渠道的监控视频。”预告先来感受一下(时长3:47,流量用不光请随意看):
这能叫电影吗?
画质感人的监控录像、混乱的镜头、看起来毫无逻辑的剧情,我们很难说这是部真正的电影。
还有那个吓死宝宝的龙标是怎么回事?
命悬一线的车祸现场也拿出来吓人。
鬼畜的电梯开关又是怎么回事?
其实这部名为《蜻蜓之眼》的监控电影并非瞎拼乱凑。仔细看看,你能发现,这些由来自全国各地搜集来的上万小时的监控视频,再经过工作人员近一年的再创造出来的监控镜头,实际上居然引出了一个主人公,和关乎她命运的剧情。每一个镜头看似毫无关系,又有着必然的联系。
真的都是同一个女主角“出演”吗?在角色连贯上,设定拯救,脑洞说圆——女主角整容了。
于是很自然的,你所看到的不同的脸,可能就是同一个人。整容的设定,同时拓宽了电影想表达的内容以及对女性的思考。海报上,也是三个不同的女人,长相相近的尼姑和普通人,以及中间那个妖艳的女子。
预告中有很社会新闻的一面:整容后的女主蜻蜓和老赵结了婚,蜻蜓生了个孩子,不像她,而且很丑。
于是还有了法庭辩论的监控。
通常的电影创作,一定会先谈剧本,紧接着才是摄制。从这个角度,或许说《蜻蜓之眼》是个艺术作品更恰当,更自由更自我,“先有了摄像,才有编剧”,从不确定性到掌控。这跟徐冰想表达的另一个想法很像,先有了现实变异,再有人类的思维跟进,智慧永远跟不上社会现场。监控、女性、逻辑、法律、道德、社会,90分钟的剧情长片里,都是说不尽的话题,管它电影不电影,这是一种电影的可能性。
这些监控镜头是怎么来的(合法吗)?
一开始,这些监控并不是合法的。这是著名当代艺术家徐冰的首部电影。4年前,他有了这个想法,开始策划,并通过一些非正常渠道获取监控。然而因为涉及到法律风险,搜集也非常困难,项目暂停。
这段时期的视频,为了保证资料来源的公开性,都没有用在《蜻蜓之眼》中。去年开始,徐冰发现各地电视台法制类节目和网络公开平台上开始有了越来越多的监控视频画面,在各种法律、版权等风险评估之后,这个项目又复活了。之后,近20台电脑、10多位工作人员,一天24小时不停地录取素材,归类、编辑、再创作,有了这部电影。徐冰信奉“艺术来源于生活”的原始,也“喜欢事物的丰富与不确定性”的变异,他的成名作《天书》就是4000多个自己创造出来的字,《烟草计划》中的多项装置探讨人与烟草,以及后来的《尘埃》《木•林•森》计划,全在这种掌控和不可掌控之间游走。
《天书》
《烟草计划》
这一次,徐冰“使用社会能量”,直接利用滚动的社会素材,仅仅从预告片中我们就已经能看到多重丰富的动态元素。神秘、难以预料、诸多不合理但人家是监控呀。 像是多次出现的牛,被撞飞,被饲养
蜘蛛网丛生的地带,仍然有监控。
寺庙又是电影一个非常重要的场所。
真相独立存在,并不考虑必然的逻辑。
所以什么时候,哪里能看?
《蜻蜓之眼》当然不可能过审,电影将在今年内发布。大概年中,我们就能在网络看到。
艺术家都在拍什么电影
徐冰并非刻意选择了媒介,电影只是一种刚刚好的出口。不过跨界拍电影这件事儿,不少艺术家也都做过,赵半狄的《让熊猫飞》就不说了→_→此处雷区多,幸好,也不是所有的艺术家拍电影都拍成了奇葩片,但它们都有些奇异的特质:《帝国大厦》《沉睡》 安迪•沃霍尔321分钟的睡眠纪录
485分钟的“帝国大厦”
他们都只有一个静止的长镜头,一个对准沉睡的人,偶尔会动一下,一个对准雄伟的帝国大厦。时间化为乌有,一切都没有发生。先锋?经典?当然这样的实验电影,其实应该算是行为艺术,并不需要真的看完。《水母看世界》 村上隆
这是日本著名的“太阳花”艺术家执导的首部电影,他还被称为是“日本的安迪沃霍尔”,但这部电影倒是没有要做艺术片的打算:你在片中看不太到一些莫名其妙的当代艺术成分,反而这就是一部普通的儿童电影。唯一能看出村上隆符号的,可能就是里面古怪的萌宠了。
电影的来源是村上隆孩提时的一个梦,讲述了一群小孩子带着宠物小精灵一同对抗一支邪恶科学家队伍的故事,背景则是福岛事件后的日本。电影还曾在美国全面上线,评价不太好,还会有续集。《夜行动物》 汤姆•福特2009年,美国著名时尚设计师汤姆•福特首次跨界执导电影《单身男子》,拍摄仅用了21天,极尽美学造诣,大获好评。他最喜欢的导演,正好就是王家卫。
好成品在前,明年他的第二部长片《夜行动物》就已经在戛纳电影节上被卖出2000万美元的历史最高价,相当值得期待。影片改编自奥斯汀•怀特的小说《托尼和苏珊》,是一部后现代风格的黑色惊悚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