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二代」在很多语境中都是一个贬义词。
游手好闲、嚣张跋扈、任意妄为、纨绔子弟,在时不时爆出的负面新闻中这些都是常见的高频词汇。
但其实也有不少的正面例子,比如葛优、谢霆锋、曾国祥、窦靖童……
「星二代」往往在发展资源、家庭教育方面就有着先天的优势, 勤奋起来就等同于开挂。
真就是我们常说的:「长得比你好看、天赋比你高、家里比你有钱,学习还比你努力」的那种人。
而今天香玉要推荐的这部片子,就是出自一位「星二代」之手:
《骑士》
The Rider

这部片子是 今年目前为止外媒权威评分网站Metascore上的 「年度第一」——
92分。


烂番茄新鲜度 97%,观众满意度80%;


再看荣誉:
《骑士》获得了33届 美国独立精神奖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剪辑在内四项提名;同时入围 戛纳导演双周。
在这两年新兴开展的艺术电影节平遥国际电影展上,导演赵婷也拿下了罗伯托·罗西里尼荣誉最佳导演。
不过这部影片最一开始吸引我的地方并不是这些头衔,而是本片的导演兼编剧——
赵婷。

一个正儿八经在北京出生,15岁开始出国留学的中国人。
我们都清楚,能在美国拍片且拍得好的华人/华裔导演是屈指可数。现在能说得上名字的:
林诣彬(《速5》、《速6》)出生台湾、幼年移民美国,温子仁(《电锯惊魂》、《招魂》)出生马来、澳洲长大,两人都是彻底的西方文化背景;
吴宇森风光了几年终究还是打道回府,只有李安依然坚挺。
有对比才会更明白,赵婷作为一名中国女性导演,能够在异国他乡拍出一部美国叙事电影,且 获得国际褒奖是一件多么难得的事。
《骑士》讲述的是一个梦想陨落的故事。
布雷迪是当地颇有名气的 牛仔,曾在竞技场上有过多次精彩的表现,俨然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不幸的是,因为一次表演意外,他跌落马背, 脑部遭受重创。

但大脑受伤跟肋骨受伤不一样。
布雷迪发现自己的手时不时会出现痉挛的症状,而且会伴随剧烈的呕吐,这些都是大脑受创的 后遗症。
眼看重回竞技场的希望已经渺茫,他只好放弃竞技,开始去给人家当驯马师。

而且越是烈性的马,日后越是有成为优秀赛马的潜质。

如果后半生在驯马中度过,似乎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可痉挛变得越来越严重,医生下了最后通牒,你 不可以再骑马了。
这如同是一场无期徒刑的判刑, 彻底击碎了布雷迪对未来的希望……

电影开场就是布雷迪 横亘半边头颅的伤口,过去所有的辉煌,只能从先前录制的视频中去回味。


一场戏是他在超市兼职,遇到 两个粉丝想跟他合影。
粉丝很热情,说要以他为榜样,长大了也当帅气的牛仔,并期盼他养好了伤赶紧回到竞技场上,大家都等着他东山再起。

粉丝走后,他神情落寞,继续机械性地将货品摆放进货柜。

另一场戏是在放弃驯马师的职业后,布雷迪似乎还是不死心,又去给人当马术教练。

他的脸上,写满了阴郁。

女性戏份很少,也没有男主人公爱情的支线,而着重还原布雷迪梦想陨落的痛苦感。
上一个能把牛仔描述得如此细腻的华人导演,是 李安。
有趣的是,《骑士》的故事不仅是真人真事,而且 片中的演员都是角色本身。
银幕上的布雷迪,就是现实中的布雷迪,他的妹妹、父亲、朋友,以及那些马儿,都是自我扮演。

在一篇采访报道中赵婷曾说,当时自己去西部寻找拍片题材,遇到了布雷迪,觉得他的脸如果放在大银幕上一定很好看,于是想给他拍一部电影。
两人再次联系的时候,恰逢布雷迪受伤,于是就有了这么一部片子。
片中我们所能感受到的布雷迪丰富细腻的情感,大多出自于 真情流露。
这是表演,但也带有纪实成分,因为自己最了解自己,所以一切都显得无比真实。

按照当地的传统, 如果马不能跑了,就要枪毙掉。

在夕阳的余晖下,布雷迪背对着马儿走出一段距离,然后吹起口哨,枪声响起……


如果他去了, 一定会死在那里,但最后他还是选择了回到家人的身边。
放弃梦想,比追逐梦想难太多了。

或许在余生无数个日日夜夜,布雷迪都会梦回当年在马背上的辉煌,醒后回归现实,空留叹息一声。
但这就是生活,不是每个人都能梦想成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