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28万美金,做了一场春秋大梦
我花了28万美金,不,是我用了我父母的28万美金,让我做了一场春秋大梦,而我甚至还不敢告诉他们这个梦有多荒谬。
这场梦,就是我的美国本科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
10年前,高中最后一年,我被自己的浪漫主义以及中介话术洗脑,毅然决然选择了一所还算不错但是国内并不知名的文理学院,Wesleyan。用我学姐的话说,这所学校的许多人,长着嬉皮士的心,随时准备住进布鲁克林的破败公寓,一穷二白地玩艺术,一腔热血地想要改变世界。
而十年前的我选择这所学校的原因更加中二:因为马男波杰克里Bojack去当教授的就是那所学校就是,还有我最爱的歌舞剧哈密尔顿Hamilton的创作者也来自这里。当年那个一腔热血的我申请了它的电影系,幻想也成为一名像Lin Manuel Miranda一样酷的艺术家。
几个月后,我被录取了。学费:一年七万美金。
第一个幻灭:艺术圈的精神自慰
作为一所以艺术和社科出名的文理学院,里面自然不缺有性格,又有想法的“怪小孩”。但真的进入这里的电影圈子后,我发现这里就像个虚无主义的泡沫,绝大多数学生的作品其实只是自恋的精神自慰。大家似乎都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日子——一边在学校内挥洒着青春,一边试图不去想毕业后等待自己的布鲁克林无薪实习。
更深层的问题是:我们所处的是一个"伪创作环境"。 真正的艺术源于生存紧迫感和现实观察,而文理学院恰恰相反,是过于舒适的温室。我们讨论社会议题却从未体验底层生活,有资源来这所学校学习艺术的人,绝大多数却从未为下顿饭发愁过。
这种"安全的叛逆"造就了特殊的虚伪:我们批判资本主义,追求authenticity,但我们的整个教育经历都建立在高昂的学费和privilege之上。
第二个幻灭:花七万美金学马克思
在艺术圈厮混了一个学期后我开始远离这个圈子,把专业改成政治经济哲学,却发现更大的荒谬:我花着每年七万美金的学费在最昂贵的私立学校里学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
我的同学们依然充满了对改变世界的热情,大多数学生毕业后都想去做社工、NGO、改变社会。我们熟读马克思,能流利批判资本主义,却对真实的劳动世界一无所知。我们学会了批判,却没学会建设;掌握了理论,却脱离了实践。
压力让我快要疯掉。没完没了的理论课,加上对高昂学费的责任感,我每天都在想怎样把这笔钱赚回来还给父母。终于,在读完又一篇批判资本主义的reading后,我开始在同学们鄙夷的眼光中疯狂发cold email,连续熬夜准备投行招聘。我实在是读腻了理论,想从内部看看,这万恶的资本主义究竟是如何搭建起来的。
这里有个致命悖论:高昂学费迫使学生考虑投资回报率,学校却假装自己不是"产品"。我想去华尔街的最大原因就是觉得作为一笔28万美金的投资,我必须要有回报率。但学校依然沉浸在"我们不谈钱,只谈理想"的虚幻中。
更讽刺的是,这套"改变世界"的话术中,哈佛喊得最响。 让全世界都以为美国精英教育就是为了培养改变世界的人才。但现实是,这套教育体系本质上是美国社会阶层再生产机制的一部分。 精英学校的校友子女被录取的概率远高于普通申请者,而这套"高雅"教育的叙事中,上层阶级子女获得了"合法化"特权的叙事框架——相信自己的优势源于"有文化"而非出身。
而有学费压力的理想主义者,却要承受最大的心理落差。
28万美金买来的觉醒
中介在介绍文理学院的时候最爱说的话术就是“这是美国富人小孩最爱读的学校类型,在与世隔绝的地方,读哲学,艺术,和人文。”中国中产父母们buy in这套叙事后,以为自己买的是"精英教育",实际买的是文化错位,代际差异,以及两套完全不同的价值体系的碰撞。
不可否认,Liberal arts教育确实给了我珍贵的东西:思辨能力、文化理解力、社会敏感度,以及知道“there’s always someone weirder than me”的一种同类相惜感。问题在于,我永远无法证实如果我没有花重金购买这场教育,我是否还拥有这些特质。我相信,文理学院的学生本来就是self selective的一群人,多少本身就有那么些理想主义。有些人觉得理想主义者本来就该在文理学院里珍惜羽毛,有些人觉得它太脱离现实,是个成本太高的象牙塔。
我唯一确定的,如果我没读文理学院可能不会拥有的事情,就是能够快速看透所谓的精英气质。现在我看到那些会读拉丁语/希腊语,随便能quote几句柏拉图、尼采的典型liberal arts毕业生,不仅不觉得impressed,这些经过精心包装的"博雅"有时反而让我觉得造作。现在的我,反而更欣赏那种生猛的、野生的街头智慧,street smartness——那些在现实生活中摸爬滚打出来的智慧,那些不需要引用古典哲学家就能洞察人性的直觉,那些不依赖学术话语体系就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种没被institutionalized的鲜活感。
真正的智慧不是基于你读过多少欧洲老白男经典,而是你能否在复杂的现实中找到自己的路。 28万美金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最珍贵的教育往往发生在教室外面,在那些不会给你颁发文凭的地方。
我对能够有机会做这场"春秋大梦”,心中充满感激,公立学校毕业的我深知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机会。只是这场昂贵的成人礼让我明白,真正有价值的教育可能不需要这么高的门槛,真正的智慧也不一定要在象牙塔里才能获得。
这28万美金最终买来了什么?可能就是一份文凭,一些思辨能力,还有对精英教育幻象的彻底祛魅。
文/户回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