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房竞赛”真能拯救温哥华么?
温哥华市议会似乎把住房危机当成了一场“批文竞赛”。ABC 市政党派不断强调批准了多少住房项目,仿佛数量就是一切,其他关键因素被统统忽视。
更讽刺的是,反对党如 OneCity、绿党甚至 COPE 的议员,在重大住房开发项目上也常常与 ABC 投票一致。是的,城市需要住房,但我们真正缺的是什么类型的住房?市议会是否真的在意,还是只是为了“看起来有作为”?
目前的开发大多是市场化项目,租金高得令人咋舌。每月2400元的单间、4000元的两居室,显然不是为普通家庭准备的。与此同时,空置房越来越多,开发商开始裁员缩减项目。但市议会依旧快马加鞭地通过新开发申请,一周就能批三四个重建案。
我们被不断提醒“空置率仅1.6%”,但CMHC的数据只统计专用租赁房,忽略了数量庞大的私人投资者出租的公寓。实际空置率恐怕远高于官方数据。
百老汇计划是重点开发区域,然而至今很少项目真正动工。尽管市议会坚持说缺的是“经济适用房”,但新建项目中,真正低于市场价的住房极为有限,多数只是替代被拆除的老旧公寓,几乎没有新增的可负担单元。
近期通过的Safeway地块重建项目堪称典型。该项目规划建造两倍于其他塔楼高度的40层住宅,但没有任何低于市场价的住房。尽管超过100位公众发言人反对,仅有COPE市议员Sean Orr一人投下反对票。
另一项开发案涉及西11街一栋租赁楼的拆除,约30户租客面临驱逐风险。尽管租户代表在听证会上直陈真相——信息混乱、承诺落空、沟通失控——市议会仍一致通过重建申请。
唯一的“小胜利”,是一项动议要求确认开发商是否履行租户搬迁保护政策(TRPP)。但ABC议员一度激烈反对,理由竟是“担心延误项目”“可能造成混乱”。幸好最终多数通过,哪怕只是要求开发商遵守原本就该履行的承诺。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不少开发商根本没有打算建房,而是利用批文抬高土地价值后转手卖地牟利。像 Safeway 地块的业主 Crombie REIT 就坦言,他们考虑“货币化”项目——也就是直接出售,完全不动工。
这究竟是建房?还是在玩纸面数字游戏?
温哥华的住房危机,根本问题不是审批速度不够快,而是政府缺乏清晰的住房战略,缺乏对真正“可负担住房”的建设监管,更缺乏对逐利行为的制约。如果市议会继续沉迷于“项目通过数量”的幻象,不顾市民真实的住房困境,我们只能继续问:这些新建的房子,究竟是为谁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