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炒房引发的连锁崩塌,中产最大输家
《Maclean's》(麦克林斯,又译为麦考林)杂志是加拿大最老牌、最权威的新闻杂志之一。其最新的 2025年9月刊里,封面故事是这样的:《公寓大崩盘:一场炒房梦的集体破碎》
《Maclean's》这篇深度长文基于加拿大真实市场现象与案例撰写,旨在呈现风险与反思。
以下是该文的精简翻译:
低利率时代,加拿大各大城市的公寓楼花曾经是稳赚不赔的“黄金资产”。但随着利率飙升、市场降温,一场疯狂的炒房游戏戛然而止。
如今,成千上万的公寓无人接盘、无法居住,许多普通投资者不仅血本无归,更面临巨额赔偿诉讼。
这场泡沫的破裂,不仅击碎了许多人的财富梦,更暴露出整个加拿大住房系统的深层危机。
2022年春天,蒙特利尔居民 Nizar Tajdin 做了一笔他以为能让自己财务自由的投资。
在朋友介绍的一位房产经纪的推荐下,他以$85.5万加元的价格购买了一套多伦多 Forest Hill 区的公寓楼花。
这套面积仅468平方英尺(约43平方米)的一居室,预计2024年竣工。
他并不打算真正入住甚至完成交易。他的计划,是在交房前以更高价格转手这套“还不存在的公寓”。这种操作被称为“转让销售”(assignment sale),是多年来多伦多公寓市场中最常见的投机游戏。
房产经纪 Rahim Hirji 向他保证,不仅能拿回双倍定金,还能帮他找到下家。
尽管担心万一无法转手就得背负自己根本无力承担的贷款,但看到朋友靠这类交易屡屡赚钱,Tajdin 最终还是押上了全部积蓄$6万加元,并向家人借了余款,支付了房款总价的10%定金,也就是$8.55万定金。
他拿出了所有积蓄,还借了钱,赌上这场看似稳赢的游戏。
但是,他赌输了。
就在他签约的那个月,多伦多公寓均价冲上$80.8万加元,但也正是泡沫开始破裂的时刻。
加拿大央行开始加息,楼市应声降温。一年内,多伦多公寓销量暴跌43%。
更糟糕的是,当初信誓旦旦的房产经纪失联了。其他经纪也找不到接盘者。
到2024年初,多伦多公寓均价已下跌近$10万加元。交房日期到来时,Tajdin 根本无法申请到贷款。
开发商 CentreCourt 不仅没收了他的$8.55万定金,还进一步起诉他违约,索赔$86万加元。
而这套公寓最终以$42万的价格被转卖,还不到他原购买价的一半。
如今,Tajdin 虽然起诉了失联的经纪,但自己也已经深陷法律纠纷,担心可能被迫破产。
“破产意味着你未来七年都毁了,”他说,“无法贷款买车买房,不能网上消费或预订……你失去自由、便利,声誉也彻底受损。”
Tajdin 的遭遇并非个例。他是加拿大公寓市场崩塌中成千上万受害者的一个缩影。
过去几十年,加拿大房价几乎只涨不跌,尤其是多伦多和温哥华等大城市。低利率、高移民水平和经济繁荣共同推高了市场信心,公寓更被视为“入门级”投资产品,总价低、易出租,似乎毫无风险。
开发商和经纪们更是煽风点火。明星代言、红毯开盘、限时折扣……新盘发布会常常像电影节般隆重。宣称“这不只属于富人,普通人也该参与”。
于是,越来越多的普通中产家庭涌入市场。他们拿出毕生积蓄,甚至借款付定金,以为买下的不仅是一套公寓,更是未来的财务保障。
疯狂的市场带来了一系列扭曲的变化:
面积越做越小:多伦多1990年前建的公寓中位面积还有1000平方英尺,如今缩至650平方英尺(约60平方米)。所谓“三居室”往往不足800平方英尺,卧室门打开甚至会撞到马桶。
质量每况愈下:为控制成本,开发商交标时常用廉价材料替代宣传中的高端配置,甚至出现窗户高空坠落等安全隐患。
设计反人类:为塞进更多单元,出现大量奇葩户型:客厅紧挨灶台、卧室放不下正常床、卫生间无法正常使用……
但这些并没有阻挡投资者的热情。在他们眼中,这根本不是用来住的房子,而是金融产品。
2022年3月,加拿大央行开启加息周期,彻底终结了这场狂欢。
利率飙升后,投资者纷纷撤离,公寓销量断崖式下跌。那些指望转手获利的楼花买家突然发现:
-
公寓估值大幅缩水,低于合同价$20万以上并不罕见;
-
银行拒绝为超小户型贷款,尤其面积低于400平方英尺的单元;
-
若无法完成交易,不仅定金被没收,还可能被开发商起诉索赔巨额赔偿。
像 Tajdin 一样,很多人突然发现自己从“投资者”变成了“违约者”,甚至面临破产。
开发商也同样陷入困境。预售不足导致资金链断裂,项目停工、延期、甚至被接管的情况比比皆是。
多伦多传说中的“楼王中的楼王”地标项目“The One”因拖欠$16亿债务而被接管,众多买家定金悬而未决。
“政策制定者和住房经济学家看到了问题,却选择了回避,”多伦多经纪John Pasalis直言。他认为,政府一味强调增加供应,却忽视了开发融资方式中存在的巨大风险,而这些风险最终被转嫁给了普通家庭。
更深刻的是,这场危机不仅关乎投机者的损失,更影响了整个住房系统的健康。
过去十年,共管公寓占据多伦多地区新出租供应的54%,但这些多为不适合家庭居住的小户型单位。
当城市缺乏适合长住的住房,年轻家庭不得不离开。去年多伦多就有近万名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净流出。
目前,多伦多有超过2.3万套未售出公寓库存,以当前销售速度需近五年才能消化。温哥华也有数千套空置单位。
一些开发商开始将整个项目转为出租公寓,或通过“库存贷款”艰难度日,这是一种高利率、短周期的贷款,赌的是市场很快会回暖。
但对于那些已深陷泥潭的普通投资者来说,等待他们的可能是漫长的法律斗争和财务崩溃。
“网上有人说我们贪心活该,”另一位化名 Sara 的单亲妈妈投资者说,“但真正受损失的是我们这样的中产和工薪阶层。富人只是在等待市场回升,而我们可能失去一切。”
加拿大公寓市场的崩溃,不仅是一场金融游戏的终结,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过度投机、政策放任与人性贪婪共同作用下的风险。
当房子不再是家,而只是一串数字和合同,它所带来的虚假繁荣,终会以更残酷的方式回归现实。
而真正的代价,终由普通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