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岁月的馈赠
关于人的衰老,这始终是一个引发多种情绪的话题。
长久以来,大多数人的看法都偏向消极,关注的往往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失去的东西。
没有人比罗伯特·赫里克在1648年的诗作《致处女,趁青春及时行乐》表达得更贴切,特别是在第三节中:
“最美好的年华是最初的年华,
那时血气方刚,青春正盛;
可一旦流逝,光阴便每况愈下,
最坏的时光接踵而至。”
在赫里克生活的时代,青春转瞬即逝——当时人的平均寿命只有30到40岁。
莎士比亚在1599年首演的戏剧《皆大欢喜》中,将人的一生分为七个阶段。
青春——即第三个阶段——被描述为“恋人,叹息如熔炉,为情人的眉目吟诵悲歌。”
然而,青春之后,人生便急转直下——第四阶段是战士,第五阶段是法官,第六阶段是穿着拖鞋的老者,曾经雄浑的嗓音退化成孩童般的细语。
最后是第七阶段,“无齿、无眼、无味、无一物。”
然而,在我们所处的21世纪,加拿大老年一代正在迎来一场“复兴”。
他们的存在感愈发强烈,并且以更加积极的形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媒体对“婴儿潮一代”(1946年至1964年出生的人)展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
过去,年长的演员常常抱怨难以找到合适的角色,而如今,电影产业正专门为他们量身打造角色。
这或许是因为,许多杰出的演员已不再年轻,但他们的才华依旧璀璨夺目。没有人愿意让这样的天赋被遗忘,任其凋零。
电影中关于年长群体的故事也越来越受到欢迎,不仅吸引老年观众,也打动了年轻人。
不仅是人,世界上许多事物都因“年岁”而更显珍贵。
我家附近的Sunshine Farms杂货店最近开始出售“传家宝”橙子,旁边的牌子特别注明,这些果实产自一棵年迈的橘树。
这些橙子是我在加拿大吃过的最美味的橙子。众所周知,果树的年龄越大,果实的风味就越醇厚。
再比如,陈年奶酪——像切达和帕尔马干酪,存放的时间越长,风味就越浓郁。美酒亦是如此。
那么,人类的衰老呢?
如果老树结出的果实更加甘美,奶酪和美酒随着时间推移变得更有价值,为什么人不可以随着岁月的增长而变得更好呢?
这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衰老”这一过程。
最近,我经常思考,当一个人走出青春,迈向人生后半程时,他的性格和心境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这正是我用这片老去的冬青叶来作为比喻的原因。
我邻居家门口曾有一棵冬青树,而这片叶子应该是几年前掉落到我家花园的。
当我发现它时,它早已失去了原本光滑、翠绿、坚韧的表皮,取而代之的是一副精巧而脆弱的叶脉骨架。
它最后的“形态”与它年轻时的模样判若两物。
那些曾经坚硬、锋利的叶刺仍然存在,但已不再带有攻击性。
叶子的“铠甲”脱落后,它显得柔和而美丽。
我珍视这片叶子,因为它展现出曾被隐藏的东西——那些在它年轻时难以察觉的精妙结构。
衰老,带来了发现,又什么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