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经济日报》发表杨程博士文章,精当、专业评介《家乡的水牛——王吉鹏诗文选》

p20.png
 (河北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杨程博士) 
  《家乡的水牛——王吉鹏诗文选》2022年1月由中国画报社出版后,王吉鹏教授的这本书,已有新华网、"紫金文艺头条"和《南京日报》《大连日报》等十多家网媒纸媒发表陈钧、王光文、乔世华、张娟、杨程、程显德、李萍、宋凡、陈峰、高庆明等学者近二十篇评论文章,从不同视角阐释了这本书的思想和艺术,都很是精当和专业。学者们普遍认为该书体现了"知识分子的精神人格史"、"从里下河走向世界"、"折射时代风云,彰显人性之美"、"学者的心,游子的情"、"属于作者自己的《朝花夕拾》"和"《野草风》"以及"真的神往的心",等等。其中,《河北经济日报》2022521日第三版(长城论坛版)发表河北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杨程博士文章《学者之文 赤子之心——读〈家乡的水牛——王吉鹏诗文选〉》是一篇很有特色的评介文章。

p21.png
 

杨程全文如下:

  走异路的决绝、解剖自己的勇气、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家乡的水牛》处处体现了王吉鹏这位著名学者的赤子心与鲁迅风。本书即为作者的《朝花夕拾》,饱含着作者的反顾与回望,也不乏希冀与畅想,正如作者所说的——“如饮浓茶,甘甜中有苦涩,苦涩中有甘甜。

2022年1月,《家乡的水牛》一书由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作者王吉鹏系辽宁师范大学荣休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著名鲁迅研究专家,该书是他近半个世纪以来创作的诗文合集,包括散文66篇、散文诗55篇、诗歌96首,近35万字。

王吉鹏1944年生于江苏东台,青年时代负笈金陵求学,后遭遇非常年代,在东北大兴安岭深处任教十年,教过中学、师范学校,新时期在草原青城攻读研究生,硕士毕业后在家乡大学执教三年,接着又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开启了高校教师之路,并一度负责学校的研究生教育工作,可谓资深的教育专家。他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学子,桃李满天下,直至退休离开工作岗位,云游加拿大与日本。这遍及大江南北乃至世界各地的行迹不免让人想起鲁迅在《呐喊·自序》中的自况——“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不仅如此,这部创作历程跨越半个世纪的散文集也可视为一部地方史、个人史、知识分子群体史。

王吉鹏由1949年前后的童年时代写起,细致描写了东台故乡的人情、风物,特别是解放前后社会的变化。故园的历史与文化滋养了作者的心灵,亲人的慈爱与言传身教让作者永难忘怀。从父母至亲到姑母、娘舅以及街坊邻里、工人与大夫,从民俗、建筑到蚕桑、鸡鸭、猫狗……故乡的一切在作者笔下都是如此鲜活,时隔几十年仍不褪色,这不仅有赖于作者卓越的记忆力,更彰显了作者对故土与亲人深沉的眷恋和赤子情怀,令人感佩、赞叹。

在王吉鹏的成长经历中,老师的影响至关重要。《家乡的水牛》中记录了印刻在作者生命中的多位恩师,有小学时代的汪琴珍、翟贻美老师;中学时代的郭葆立、朱其瑜、吴鸣岐、张洪琛、夏耀武老师等等。作者大学就读于底蕴深厚、名师如云的南京师范大学,遇到了促成科研起步的周仲器先生、引导走进《野草》的沈蔚德先生、鼓舞激励的常国武先生、风度翩翩的杨白桦先生、学问贯通古今中外的朱彤先生、得到过顾颉刚栽培欣赏的葛毅卿先生,以及唐圭璋、孙望、段熙仲、高觉敷等一批名师、大家……这些身怀绝技且个性鲜明的老师不仅引导和激励着青年王吉鹏,而且他们不同的生命轨迹与学术历程本身就是建国初期中国学术史的缩影。特别是王吉鹏的研究生导师屈正平先生,人品学品皆为世范,引领作者走上学术研究的道路。王吉鹏曾这样动情地评价恩师:若不是在边疆,若不是卑以自牧,先生不差沿海地区学术名流分毫。屈正平先生去世后,王吉鹏远在加拿大,写下《为恩师屈正平先生烧七》组文,表达了对导师无尽的哀思。王吉鹏将他的恩师们铭记于心,而他教过的学生同样没有忘记他,不论是他在高校中带过的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还是他五十年前在大兴安岭林区教过的中学生、中专生,都对他感念有加,从中体现出的是中国几代知识分子薪火相传、自树树人的品格。


p22.png

在林海雪原的岁月也是本书中别具特色的部分。大学毕业后,作者自愿去艰苦的边地磨练自己,他当过林业工人、做过教师,既遇到过知人善任的领导,也遇到过胖滑有加的干部。兴安岭的茫茫林海有着不同于东台故乡的粗犷、雄浑之美,风霜淬炼让王吉鹏这位地道的南方人身上有了不少的北方气,正如鲁迅所言:北人南相者,是厚重而又机灵,南人北相者,不消说是机灵而又能厚重。

王吉鹏是鲁迅研究专家,鲁迅的思想与文风早已渗透进他的文字当中,这种鲁迅风并不是遣词造句上的模仿,而是心灵上的契合。对王吉鹏这一代知识分子而言,鲁迅的文章是他们在艰苦岁月中的精神支柱。因此,退休以后,王吉鹏仍不忘寻访鲁迅足迹,参观鲁迅先生曾经就读的仙台医专和日本东北大学史料馆,并接受了《读卖新闻》记者的采访,向日本人民特别是年轻人宣传鲁迅精神。《家乡的水牛》一书虽是叙写作者个人的经历与感悟,但却视野宏阔,不沉湎于个人得失,可以跳出自己,以清醒而冷静的外视点识人、辨事,这种理性而独立的边沿意识是与鲁迅一脉相承的。王吉鹏能站在事外审视别人,更能无情地解剖自己,时时反躬叩问,对他人更多的则是宽厚与理解,充满温情,这无疑需要鲁迅式的解剖自己的勇气。而整部散文集以《家乡的水牛》这首散文诗作为书名,又恰与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之意相合,水牛凭力气活着,不停劳作,浑身是宝,死后将皮、肉、毛、角、骨全部奉献——皮可衣、肉可食、毛可制笔、角可作装饰、骨可制药,这水牛正是作者的自况。

走异路的决绝、解剖自己的勇气、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家乡的水牛》处处体现了王吉鹏这位著名学者的赤子心与鲁迅风。本书即为作者的《朝花夕拾》,饱含着作者的反顾与回望,也不乏希冀与畅想,正如作者所说的——“如饮浓茶,甘甜中有苦涩,苦涩中有甘甜。